啼螀门静,落叶阶深,秋声又入吾庐。
一枕新凉,西窗晚雨疏疏。
旧香旧色换却,但满川、残柳荒蒲。
茂陵远,任岁华苒苒,老尽相如。
昨夜西风初起,想莼边呼棹,橘后思书。
短景凄然,残歌空叩铜壶。
当时送行共约,雁归时、人赋归欤。
雁归也,问人归、如雁也无。
啼螀门静,落叶阶深,秋声又入吾庐。
一枕新凉,西窗晚雨疏疏。
旧香旧色换却,但满川、残柳荒蒲。
茂陵远,任岁华苒苒,老尽相如。
昨夜西风初起,想莼边呼棹,橘后思书。
短景凄然,残歌空叩铜壶。
当时送行共约,雁归时、人赋归欤。
雁归也,问人归、如雁也无。
这首诗名为《声声慢》,创作于北宋时期,由词人王沂孙所撰。从艺术风格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的词,通过描绘秋夜静寂的景象和个人内心世界的独白,展现了深沉的情感。
开篇“啼螀门静,落叶阶深”两句,以冷清幽静的环境烘托出季节更迭与时间流逝的意境。接着,“秋声又入吾庐”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传达了词人对秋夜声音的感受。
“一枕新凉,西窗晚雨疏疏。”这里通过枕上清凉与西窗细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情绪。这种氛围为下文的情感表达埋下了伏笔。
“旧香旧色换却,但满川、残柳荒蒲。”这两句词通过对过往美好事物的回忆,表达了词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无奈与留恋。其中,“旧香”、“旧色”代表着曾经的美好,而“但满川、残柳荒蒲”则是现实中的一片萧瑟,形成鲜明对比。
“茂陵远,任岁华苒苒,老尽相如。”此处提及历史上的茂陵,以地理距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消亡。词中的“任岁华”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无力感,而“老尽相如”则是对友情长存的美好愿望。
接下来的几句“昨夜西风初起,想莼边呼棹,橘后思书。”通过回忆昨夜西风初起时的情景,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书信往来,表达了词人深切的友情之感。
“短景凄然,残歌空叩铜壶。”这里,“短景”指的是易逝的美好时光,“残歌”则象征着未尽的欢乐与期待,而“空叩铜壶”则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无力追寻。
最后两句“当时送行共约,雁归时、人赋归欤。雁归也,问人归、如雁也无。”通过回忆往日送别时的情景与承诺,以及对朋友是否能如同大雁一般归来的疑惑,表达了词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不确定感。
总体来看,这首《声声慢》以其深婉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一种复杂而深沉的情绪,是北宋词坛上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