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窗琼月照幽姿,芳雪飘零有所思。
莫谓愁春春不觉,语愁今可共瑶期。
闲窗琼月照幽姿,芳雪飘零有所思。
莫谓愁春春不觉,语愁今可共瑶期。
此诗《挽昭齐表妹三首(其一)》由明代女诗人周兰秀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亡故表妹的深切怀念之情。
首句“闲窗琼月照幽姿”,以“闲窗”与“琼月”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月光如玉般皎洁,映照在亡者孤寂的身影上,勾勒出一种哀婉的美感。这里的“幽姿”不仅指亡者的形象,也暗含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与思念。
次句“芳雪飘零有所思”,将“芳雪”比喻为亡者生命的消逝,雪花飘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同时,“有所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亡者的深深怀念与不舍,这种情感如同飘零的雪花,虽轻盈却难以忘怀。
第三句“莫谓愁春春不觉”,运用反问的手法,强调了春天的到来并未能冲淡诗人的哀愁。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在诗人眼中,却成了触动内心伤痛的时刻,无法让愁绪随春风而去。
最后一句“语愁今可共瑶期”,表达了诗人希望与亡者在另一个世界相聚的愿望。这里的“瑶期”既指美好的时光,也暗示了对亡者永恒存在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亡者深深的爱与不舍。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亡故表妹的深切怀念与哀思,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期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思生晚眺,岸乌纱平步,春云层绿。
罨画屏风开四面,各样莺花结束。
寒欲残时,香无著处,千树风前玉。
游蜂飞过,隔墙疑是金谷。
偏称晚色横烟,愁凝峨髻,澹生绡裙幅。
缥缈孤山南畔路,相对花房竹屋。
溪足沙明,岩阴石秀,梦冷吟亭宿。
松风古涧,高调月夜清曲。
艳阳不到青山,古阴冷翠成秋苑。
吴娃点黛,江妃拥髻,空濛遮断。
树密藏溪,草深迷市,峭云一片。
二十年旧梦,轻鸥素约,霜丝乱、朱颜变。
龙吻春霏玉溅。
煮银瓶、羊肠车转。
临泉照影,清寒沁骨,客尘都浣。
鸿渐重来,夜深华表,露零鹤怨。
把闲愁换与,楼前晚色,棹沧波远。
有人独立空山,翠髯未觉霜颜老。
新香秀粒,浓光绿浸,千年春小。
布影参旗,障空云盖,沈沈秋晓。
驷苍虬万里,笙吹凤女,骖飞乘、天风袅。
般巧。
霜斤不到。
汉游仙、相从最早。
皴鳞细雨,层阴藏月,朱弦古调。
问讯东桥,故人南岭,倚天长啸。
待凌霄谢了,山深岁晚,素心才表。
夜分溪馆渔灯,巷声乍寂西风定。
河桥径远,玉箫吹断,霜丝舞影。
薄絮秋云,澹蛾山色,宦情归兴。
怕烟江渡后,桃花又泛,宫沟上、春流紧。
新句欲题还省。
透香煤、重牒误隐。
西园已负,林亭移酒,松泉荐茗。
携手同归处,玉奴唤、绿窗春近。
想骄骢、又踏西湖,二十四番花信。
望中璇海波新,泛槎又匝银河转。
金风细袅,龙枝声奏,钧箫秋远。
南极飞仙,夜来催驾,祥光重见,紫霄承露掌,瑶池荫密,蟠桃秀、螽莲绽。
新栋晴翚凌汉。
半凉生、兰檠书卷。
绣裳五色,昆台十二,香深帘卷。
花萼楼高处,连清晓、千秋传宴。
赐长生玉字,鸾回凤舞,下蓬莱殿。
望春楼外沧波,旧年照眼青铜镜。
炼成宝月,飞来天上,银河流影。
绀玉钩帘处,横犀尘、天香分鼎。
记殷云殿锁,裁花翦露,曲江畔、春风劲。
槐省。
红尘昼静,午朝回、吟生晚兴。
春霖绣笔,莺边清晓,金狨旋整。
阆苑芝仙貌,生绡对、绿窗深景。
弄琼英数点,宫梅信早,占年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