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默湛存,道超见闻。真照本有,妙尽新勋。
虚谷之神兮大千界满,明月之影兮百亿身分。
无住也浮萍流水,自由也飞鸟行云。
得之有据,用之不勤。
渊默湛存,道超见闻。真照本有,妙尽新勋。
虚谷之神兮大千界满,明月之影兮百亿身分。
无住也浮萍流水,自由也飞鸟行云。
得之有据,用之不勤。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正觉所作,名为《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四)》。诗中禅意浓厚,表达了对超越世俗感知的佛教理念的深刻理解。"渊默湛存,道超见闻",描绘了深沉内敛的智慧,超越了一般人的视听感知。"真照本有,妙尽新勋",强调了内在真我照见的本然存在,以及佛法中的微妙体验和新境界。
"虚谷之神兮大千界满,明月之影兮百亿身分",运用象征手法,将空灵的山谷与广阔的世界,以及明亮的月影与无数化身相联结,展现出佛法的广大无边和个体的无限可能性。"无住也浮萍流水,自由也飞鸟行云",进一步阐述了佛教的无常观和自在精神,如同浮萍随水流,飞鸟逐云行,无拘无束。
最后两句"得之有据,用之不勤",表达了修行者对于佛法领悟的坚实基础和实践时的自然流畅,即虽有所得,但并不刻意追求,自然而然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禅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禅意,展现了禅修者的内心世界和佛法的深远意境。
区区拖损一紬袍,行到郊居力已劳。
有命自知谁畏祸,无灾可避谩登高。
黄金菊满花情薄,白玉樽深酒兴豪。
尽日使君人不至,渊明吟醉也陶陶。
谁何哭,哀且危。白头母,朱颜儿。
儿忽舍母去,母何用生为。
架上有儿书,箧中有儿衣。
儿声不复闻,儿貌不复窥。谁何哭,哀复哀。
肠未绝,心先摧。母恃儿为命,儿去不复来。
朝看他人儿,暮看他人子。
一日一夜閒,十生九复死。
君不见昨夜人静黄昏时,含辛抱痛无人知。
其时忽不记儿死,倚门引颈望儿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