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有国在空桑,手握灵枢八极张。
今世日官翻失御,如何数典祖先忘?
羲和有国在空桑,手握灵枢八极张。
今世日官翻失御,如何数典祖先忘?
此诗《日本杂事诗(其十三)》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巧妙地将日本与中国的文化对比,以寓言的方式表达对时局的忧虑。
首句“羲和有国在空桑”,借用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羲和,将其国度设于空桑,暗喻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与国家意识。接着“手握灵枢八极张”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日本在维护自身文化根基的同时,也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影响力,如同掌控着宇宙的钥匙一般。
然而,“今世日官翻失御”一句转折,指出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日本的某些官员或决策者可能忘记了自己文化的根源,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和传承。最后,“如何数典祖先忘?”则直接发问,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担忧,以及对保持文化记忆和传承传统的呼吁。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又对其在现代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文化迷失问题提出了警醒,体现了黄遵宪作为时代见证人对国家文化发展的深思熟虑。
晓来雨歇风生,素商乍入鸳鸯浦。
红蕖翠盖,不知西帝,神游何处。
罗绮丛中,是谁相慕,凭肩私语。
似汉皋珮解,桃源人去,成思忆、空凝伫。
肯为风流令尹,把芳心、双双分付。
碧纱对引,朱衣前导,应须此去。
好揖清香,盛邀嘉客,杯行无数。
唤瑶姬并立,如花并蒂,唱黄金缕。
当年谁种官梅,自开自落清无比。
一朝惊见,危亭岑立,繁华丛里。
知是贤侯,有难兄弟,素书时寄。
纵舞携如意,吟搔短发,无从诉、心中喜。
却对斜枝冷蕊。
似于人、不胜风味。
冰姿斜映朱唇浅破,欣然会意。
青子垂垂,翠阴密密,尤堪频憩。
待促禁近,邦人指点,作甘棠比。
夜来六出飞花,又催寂寞袁门闭。
幽斋无寐,寒欺衾布,明吞窗纸。
起步闲庭,月华交映,长空如水。
便乘风欲去,凌云直上,青冥际、骑箕尾。
谁信团成和气。
在贤侯、笑谈声里。
咸惊句琢琼瑰,端是锦缠肠胃。
宿麦连云,遗蝗入地,田家知未。
更明年看取,东阡北陌,黄云万里。
正才过七夕,又近中元,素秋时候。
月皎风高,渐凉生襟袖。
灏气澄凝,是谁清白,应此□□秀。
味洗膏粱,才侔沈谢,三朝勋旧。
好是新来,日临连帅,化格黔黎,政归仁厚。
早祷群祠,有雨随车骤。
愿与寰区,共资膏泽,岁岁称眉寿。
孝感灵泉,涓涓不绝,斟为醇酎。
智琼娇额涂黄,为谁种作秋风蕊。
寒香半露,绿帏深护,犹闻十里。
山麝生脐,水沈削蜡,一时羞避。
向钱塘江上,中秋月下,有人暗寻遗子。
不奈书生习气。
对群花、领略风味。
骚人已去,欲纫幽佩,重为湘酹。
天赋风流,友梅兄蕙,舆桃奴李。
向明窗棐几,纤枝未老,眼明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