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秋山更响,无可辨泉声。
万竹围如屋,寒涛浸入城。
佛灯深殿紫,鹤梦小窗明。
事事关幽况,空床月始生。
因秋山更响,无可辨泉声。
万竹围如屋,寒涛浸入城。
佛灯深殿紫,鹤梦小窗明。
事事关幽况,空床月始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石公山时所见所感的秋日山林景象,充满了静谧与幽深的氛围。
首句“因秋山更响”,以“更响”二字,巧妙地将秋日山林特有的寂静与声响融合,暗示了山中环境的清寂与自然界的微妙互动。接下来的“无可辨泉声”,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静谧,泉水潺潺,却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分辨,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
“万竹围如屋,寒涛浸入城”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竹林的茂密与寒潮的侵袭,竹林如同房屋般环绕四周,而远处的寒潮似乎也渗透进了城市,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孤寂的景象。
“佛灯深殿紫,鹤梦小窗明”则是对夜晚山中寺庙的描绘,紫色的佛灯映照着深邃的殿堂,与窗外的月光相映成趣,仿佛连梦中的白鹤也感受到了这份宁静与祥和,静静地栖息在窗前。这里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事事关幽况,空床月始生”一句,将整幅画面推向高潮。无论是山林、寺庙还是月光,都与“幽况”紧密相连,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而“空床月始生”更是点睛之笔,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更深的思考,月光从空荡的床铺上缓缓升起,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静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秋夜山林图景,让人在静谧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秋菊盈盈九月天,木莲湖上亦呈鲜。
飘如西子缠绡舞,艳似真妃带酒眠。
偶对芳姿呼二妙,却逢具眼号双贤。
从今作古风流远,未遇知音莫漫传。
大夫为人崇谦抑,舟中枉顾始相识。
同年张愿是同乡,邀我登堂候颜色。
虎丘禹穴聚奇伟,龙汉延津在胸臆。
斯文相识即相亲,谈论无方亦无极。
平生尚友颜平原,临是平原真墨刻。
高吟朗诵好文章,斗采投琼令行亟。
君举空杯我举满,主人怯饮客不管。
风霜何事苦生寒,谈笑忘怀各自煖。
台人来报更已深,相辞上马月如浣。
归到舟中睡不成,但有台斗相陪伴。
凉风十二月,蟪蛄鸣且悲。
中林折枯桑,桐摧无留枝。
松柏在庭前,昔从洛阳移。
蜚雪倏盈尺,松柏流水澌。
南北风土殊,动植各有宜。
淮水变江橘,汳中无蜀巂。
罗浮玳瑁绝,燕地汶篁萎。
隃领集霰少,况我南海湄。
君谓通神明,谁夺造化司。
眄睐且适意,偶然君何疑。
星精何处西来白,一片瑶光列户庭。
修竹暮烟怜窈窕,落梅江雪惜娉婷。
九秋不学嫦娥怨,二水空歌帝女灵。
脉脉此时环自响,寥寥明月瑟堪听。
洗头盆照芙蓉色,戴胜冠摇綵凤形。
奏得琅璈还几曲,绕池飞下鸟双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