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莲漏永瓶笙和,几馀温室饶清课。
吉光常挹古人风,点笔拈题聊复作。
瞥眼筹边忆去年,剪烛批黄正无那。
较来三万六千场,大都如此堂堂过。
壶莲漏永瓶笙和,几馀温室饶清课。
吉光常挹古人风,点笔拈题聊复作。
瞥眼筹边忆去年,剪烛批黄正无那。
较来三万六千场,大都如此堂堂过。
此诗《冬夜偶成》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冬夜中的静谧与思考。首句“壶莲漏永瓶笙和”以壶莲、漏刻、瓶笙等物象,营造出一种悠长而宁静的夜晚氛围,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平和。接着“几馀温室饶清课”,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舒适与知识的积累,温室象征着学习与成长的空间,清课则指代了高雅的学问与修身养性的过程。
“吉光常挹古人风,点笔拈题聊复作”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哲之风的追慕,以及在文学创作中汲取灵感,通过书写来表达自我情感与思想的愿望。这里的“吉光”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古人风则是指古代文化的精髓与道德风尚。
接下来,“瞥眼筹边忆去年,剪烛批黄正无那”描绘了诗人回忆过去,思考未来的场景。瞥眼之间,仿佛看到了去年的自己,剪烛夜谈,批阅黄卷,却感到无从下手,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创作的深思熟虑。
最后,“较来三万六千场,大都如此堂堂过”总结了诗人对于人生经历的回顾与反思。三万六千场,可能是指一年中的日子,也暗含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堂堂过,则是形容岁月的庄严与不可逆转,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坚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对时间的珍视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端居厌局促,散发步郊坰。
绿杨夹道垂,飞鸟向人鸣。
天地怜物色,昨雨今日晴。
乘此恣閒游,豁我怀春情。
生年不满百,宁求千岁名。
藜藿足自充,焉用鼎钟烹。
春华不再扬,皓月无终盈。
物理从乃尔,戚戚竟何营。
寄谢世间人,有酒且尽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