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得拟杜陵居,丘壑从来道晏如。
风格有人传白下,诗声此日变黄初。
峰岩惯作晨参客,潮落时闻晚唱渔。
清鬓照花君自许,肯抛康济为劬书。
西河得拟杜陵居,丘壑从来道晏如。
风格有人传白下,诗声此日变黄初。
峰岩惯作晨参客,潮落时闻晚唱渔。
清鬓照花君自许,肯抛康济为劬书。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衷所作的《寄赵叔鸣西河耘业二首(其一)》。黄衷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深沉情感见长,此诗亦不例外。
首句“西河得拟杜陵居”,巧妙地将赵叔鸣的居所与杜甫的居住地相提并论,暗示赵叔鸣的田园生活如同杜甫般充满诗意与宁静。接着,“丘壑从来道晏如”进一步强调了赵叔鸣生活的环境与心境的和谐与安宁。
“风格有人传白下,诗声此日变黄初。”这两句既是对赵叔鸣个人风格的认可,也暗含了对赵叔鸣诗歌影响力的赞赏。通过“白下”和“黄初”的对比,诗人巧妙地将赵叔鸣的成就与历史上的文学高峰相联系,增强了诗句的历史厚重感。
“峰岩惯作晨参客,潮落时闻晚唱渔。”这两句生动描绘了赵叔鸣日常生活的场景,山峰岩石间,他如同晨间的参访者,与自然和谐共处;潮水退去之时,渔歌晚唱,更添了几分生活的闲适与悠远。
最后,“清鬓照花君自许,肯抛康济为劬书。”诗人以“清鬓照花”象征赵叔鸣的高洁品格,同时表达了对他坚守内心追求,不为世俗功利所动的赞美。这里“康济”指救世济民,而“劬书”则是指勤奋读书。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赞扬了赵叔鸣在追求个人修养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的高尚情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赵叔鸣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其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的深情赞颂,展现了黄衷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扬州梦乍。念瘦减带围,琼枝题罢。
茧栗寄情,婪尾行歌年时话。参天千尺苍云罅。
记晼晚、斜阳亭榭。倚阑无奈,将离意绪,翠阴初夏。
三雅。花间自遣探芳讯,又是红翻阶下。
色相未空,时世妆成春无价。柔香长系秋千社。
问谁信、霜丝盈把。待教幽径重寻,临醉颜替写。
缕金连爱,串麝团香,双环臂压玲珑。
戛玉琤琤,檀槽小拨当胸。
偷呵不禁忍俊,想迷藏、笑捉屏风。
怜昨夜,触红丝宝枕,鸳睡初浓。
难得全舒皓腕,正酒边揎袖,低拂金钟。
才卷犀钩,知他人在帘栊。
抱来沈郎腰瘦,最销魂、微格丁冬。
禅又破,看万花飞也,情观先通。
荡湖烟、红窗六柱,满湖都是花气。
芳魂一缕随风引,值得此中销未。情早系。
爱生小、吴娘秪抱鸳鸯睡。珠帘近底。
有眉语些些,鞋尖叠叠,幽怨凤箫寄。
山塘路,十载青衫蕉萃。画船听雨曾记。
寻前便解相思苦,不待管弦终矣。临别意。
怕黛点、飞霜夜夜吹鹃泪。蘋波又起。
似重见春人,回身碧玉。依约好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