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强斋高使君金书诸经赞》
《强斋高使君金书诸经赞》全文
宋 / 释居简   形式: 赞

淀蓝蘸楮,屑金作字。去字与楮,经果何似。

曰此诸经,即楮与金。续父厥志,写佛语心。

惟佛语心,粤如父志。一点画中,具无量义。

字可悉数,义则无量。欲了其源,冥去来相。

强斋大士,年八十馀。目如心明,作蝇头书。

于一蝇头,分可为二。尘毛太华,弗巨弗细。

佛神力故,初不作难。是故北涧,作如是观。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名为《强斋高使君金书诸经赞》。诗中以“淀蓝蘸楮,屑金作字”开篇,描绘出金书诸经的壮丽景象,将文字比作蓝墨与金粉,形象地展示了书法艺术的精美。

“去字与楮,经果何似”,诗人在此提出疑问,引出对经文内容的探讨。接着,“曰此诸经,即楮与金”,诗人解答疑问,指出经文即是文字与金粉的结合,强调了文字与物质载体的统一性。

“续父厥志,写佛语心”,诗人赞扬强斋高使君继承父亲的遗志,用心书写佛经,表达了对信仰的虔诚和对传承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佛经对于心灵的指引作用。

“惟佛语心,粤如父志”,进一步强调了佛经与心灵的契合,以及对父亲意志的遵循。通过“一点画中,具无量义”,诗人揭示了文字虽小,却蕴含深邃的意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细节的重视和对精神内涵的追求。

“字可悉数,义则无量”,对比字数与意义,说明文字虽有限,但其所承载的意义却是无限的,强调了语言与思想的广阔性。

“欲了其源,冥去来相”,表达了探索知识源头的愿望,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宇宙规律的感悟。

“强斋大士,年八十馀”,描述了强斋高使君的年龄与身份,暗示其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

“目如心明,作蝇头书”,赞美强斋高使君视力清晰,能够细致入微地书写经文,体现了其专注与虔诚的精神。

“于一蝇头,分可为二”,通过比喻,说明即使是最细微的部分,也能被精确地分割与理解,强调了对细节的关注与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尘毛太华,弗巨弗细”,以尘埃与高山相比,说明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体现了对万物平等的哲学思考。

“佛神力故,初不作难”,强调了佛的力量使得书写经文的过程变得容易,体现了对佛教信仰的深刻认同。

“是故北涧,作如是观”,最后,诗人总结,表示自己也像北涧一样,持有这样的见解,表达了对强斋高使君及其金书诸经行为的敬仰与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金书诸经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对佛教文化的崇敬、对文字力量的赞叹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信仰、艺术与自然的深刻洞察与和谐融合。

作者介绍

释居简
朝代:宋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猜你喜欢

访友

西子湖头二月槎,到来剥啄日将斜。

主人原是孤山鹤,长定花时不在家。

(0)

送吴水部还庐山

秋风秋雨送将归,归后音书莫便稀。

匡阜池头三石雁,年年霜落自能飞。

(0)

芜城道中

万株杨柳万株槐,斜日长淮冻未开。

竹里梅花寻不见,暗香飞过小桥来。

(0)

题画

曾蹑匡庐五老峰,连山云气拥长松。

而今看画浑相似,梦断开先寺里钟。

(0)

旅次送宴振之

西风孤棹楚江滨,烟水残阳照白蘋。

底事送君情转切,只缘身是未归人。

(0)

春日杂兴

春阴庭馆昼生寒,落叶游丝湿作团。

年少风流今减尽,牡丹开遍不凭阑。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