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空杳杳豁四顾,葛衣藜杖寻堤去。
双凫拍波天外来,一棹凌风镜中渡。
静中荣辱兴萧条,指点蓬莱作归路。
秋空杳杳豁四顾,葛衣藜杖寻堤去。
双凫拍波天外来,一棹凌风镜中渡。
静中荣辱兴萧条,指点蓬莱作归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独坐于江边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情感。
“秋空杳杳豁四顾”,开篇便以广阔的秋天空气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葛衣藜杖寻堤去"则透露出诗人行走在堤岸边,身着简陋之衣,用手杖做为依托,显得有些孤独而又不失自在。
接下来的“双凫拍波天外来,一棹凌风镜中渡”描绘了水鸟翱翔的画面和诗人乘舟破浪而行的情景,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的超然物外之感。"静中荣辱兴萧条"表明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诗人对于世间的荣辱(即荣誉与屈辱)已经不再放在心上,只是淡淡地体会着生命中的起伏。
最后“指点蓬莱作归路”则是诗人借助神话传说中的仙岛蓬莱,表达了自己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这里的"归路"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返回,更蕴含着心灵的回归和精神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
橘州文学石桥书,妙画雄才举世无。
宗说俱通心眼活,奇哉老蚌出双珠。
百年凛有遗风烈,行处同途不同辙。
痴翁真得虎头痴,月峰清照峨嵋月。
分飞雁影各东西,几对秋风叹离别。
去去吴天净如洗,淡墨联书形字义。
且教人道渠和侬,好对难兄与难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