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落樊笼二十年,苍颜白发意颓然。
解纷无用空弹铗,揣分唯堪备执鞭。
乘雁去来何足数,涸鱼濡沫自相怜。
扁舟东下虽云晚,及见梅花破腊前。
误落樊笼二十年,苍颜白发意颓然。
解纷无用空弹铗,揣分唯堪备执鞭。
乘雁去来何足数,涸鱼濡沫自相怜。
扁舟东下虽云晚,及见梅花破腊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季仲的《次韵吴清叟书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二十年束缚生活的感慨和对当前境遇的自我认知。首句“误落樊笼二十年”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长期陷入世俗束缚的无奈,"苍颜白发意颓然"则揭示了岁月流逝和个人心境的沧桑。接下来的“解纷无用空弹铗,揣分唯堪备执鞭”,诗人感叹自己无法施展才华,只能接受平凡的工作,流露出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感。
“乘雁去来何足数,涸鱼濡沫自相怜”运用比喻,表达出在困顿中与同类相互扶持的情感,即使如同涸辙之鲋,也能感受到一丝慰藉。最后两句“扁舟东下虽云晚,及见梅花破腊前”以乐观结尾,诗人决定即便人生晚景,也要把握机会,期待在梅花绽放的冬末时节,找到新的希望和方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去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人生态度。
问莺花,晚来何事萧索。
是东风、酿成新雨,参差吹满楼阁。
辟寒金、再簪宝髻,灵犀镇、重护香幄。
杏惜生红,桃缄浅碧,向人憔悴未舒萼。
念惟有、淡黄杨柳,摇曳映珠箔。
凭阑久,春鸿去尽,锦字谁托。
奈梦里、清歌妙舞,觉来偏更情恶。
听高楼、数声羌笛,管多少、梅花惊落。
鸳带慵宽,凤鞋懒绣,新晴谁与共行乐。
料应在、楚云湘水,深处望黄鹤。
天涯路,计程难定,长恁飘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