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江仙·其四》
《临江仙·其四》全文
宋 / 王庭圭   形式: 词  词牌: 临江仙

帘外东风吹断梦,卷帘人探春还。

一枝疏影动檐间。鸳鸯□瓦冷,霜月堕栏干。

闻道寿阳如许好,晨妆洗尽微殷。

可怜玉骨瘦孱孱。谁家长笛□,吹彻玉楼寒。

(0)
注释
东风:春风。
卷帘人:负责卷起或放下窗帘的人。
疏影:稀疏的树影。
霜月:下霜的月亮。
寿阳:古代地名,这里代指美好的地方。
玉骨:形容女子的纤细、娇嫩的体态。
长笛: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玉楼:华丽的楼房,常用来指代女子居所。
翻译
窗外东风吹散梦境,卷起窗帘的人探寻春天的气息。
一枝稀疏的影子在屋檐间摇曳。鸳鸯瓦上寒意袭人,霜月映照在栏杆上。
听说寿阳那里的景色如此美好,晨起梳妆洗去微微的疲倦。
可惜那如玉的身躯如此瘦弱。是谁家的长笛声穿透寒冷,响彻玉楼。
鉴赏

这首诗是王庭圭的《临江仙(其四)》,创作于宋代。这是一首描写春日闲情和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之作。诗人通过帘外东风、卷帘探春等意象,展现了一个悠闲自得的春日场景。

"帘外东风吹断梦,卷帘人探春还。"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轻柔的春日图画,东风轻拂,似乎吹散了夜晚的缤纷梦境,而有人则在这和煦的气息中推开窗帘,探寻春天的消息。

"一枝疏影动檐间。" 这句诗细腻地描绘了一支花的投影,在屋檐上轻轻摇曳,传达出一种闲适与静谧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 "鸳鸯□瓦冷,霜月堕栏干。" 描述了一个清冷的夜晚场景,鸳鸯(一类水鸟)在冷清的屋瓦间叫唤,而霜月则是指寒冷的月光,如同冰霜一般,映照在栏杆上,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寂寥的氛围。

"闻道寿阳如许好,晨妆洗尽微殷。"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远方美丽风光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人听说某地(寿阳)非常美好,而自己则是在清晨洗去昨夜的浓妆,只留下一丝淡淡的香气。

"可怜玉骨瘦孱孱。" 这句中“玉骨”是形容女子肌肤之白,瘦孱孱则形容其瘦弱,这里表达了对美好而又脆弱事物的同情和赞叹。

最后两句 "谁家长笛□,吹彻玉楼寒。" 描述了一种幽静的夜晚,某人在深夜中吹奏着悠长的笛子声,穿透了那座玉制的冷清楼阁,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宛如仙境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闲情和美好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远方风光的向往和对脆弱之美的赞叹,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介绍

王庭圭
朝代:宋

(1080—1172)宋吉州安福人,字民瞻,号卢溪。徽宗政和八年进士。为茶陵丞,有能政。高宗绍兴中,胡铨上疏乞斩秦桧等,谪新州,庭圭独以诗送行。绍兴十九年,坐讪谤编管辰州。桧死,许自便。孝宗即位,除国子监主簿。乾道中除直敷文阁。博学兼通,工诗,尤精于《易》。有《卢溪集》、《易解》、《沧海遗珠》等。
猜你喜欢

重到东馆余旧题桃符如新缦仙所种梅冲寒欲发惟碧桃为晴雪所封枝柯摧迸述以回文

斜云碧院冷明蟾,绿萼寒香暗隔帘。

霞散绮橑霜映镜,月侵芳树粉开奁。

纱红霁景烘冰砚,笛紫流尘绕玳檐。

誇胜綵笺春贴旧,花簪试冻玉豪纤。

(0)

苏台纪事

晴日胥门涨粉潮,柳阴系马过红桥。

虎邱游散逢香幰,鹤市楼高咽钿箫。

紫玉坟前烟冷落,张王宫外草飘萧。

几朝衰盛怜今昔,更为名园哀翠翘。

(0)

左文襄公挽词·其二

中兴诸帅并云龙,吾祖于公望独崇。

自为苍生辞里闬,早盟白水励臣躬。

肃清闽浙中原定,收复回疆朔漠空。

西望海天云黯淡,尚留遗恨在孤衷。

(0)

百香诗·其二十七蜂

日暖西园队队忙,闲随胡蝶度邻墙。

几回飞向吟窗过,花外风来带蜜香。

(0)

䱐溪吟赠归愚子

䱐溪浮水清且涟,䱐溪水与吴淞连。

吴淞片帆挂云树,直到䱐溪屋边住。

君家在溪侧,我家在江边。

溪光江色两潇洒,往往相思乘钓船。

自从我卜城东宅,送君翻作朱方客。

君去几开溪畔花,君归还卧溪边石。

我来访君溪上行,溪水迎人如有情。

门前问字多俊英,堂上论文皆老成。

高斋学士定谁属,被褐先生方自名。

只今五十斗未白,闭户著书声籍籍。

生徒自重沈云祯,时俗那知王彦伯。

愧我与子称莫逆,濩落相看感今昔。

空怜早岁误儒冠,徒尔穷年抱遗册。

君不见鱄䱐门外水绕村,田居蚕室好称尊。

与君一咏《沧浪曲》,世事悠悠何足论!

(0)

读文信国题颜鲁公祠诗碑

丞相征兵汗马驰,鲁公祠下特题诗。

不图一旅勤王地,同此空弮冒刃时。

慷慨悲歌存《正气》,淋漓碧血满《桓碑》。

两贤心事真千古,落日西风戈欲挥。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