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涨》
《江涨》全文
宋 / 徐宝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万里吴江湘浦图,一春摹在小村隅。

南山欲霁北山雨,昨日平涛今日湖。

荻岸出时知水减,桐花过后有寒无。

老渔心在苍茫外,梦破三更水鸟呼。

(0)
翻译
一幅万里吴江湘浦的画卷,春天里被描绘在小村庄的一角。
南山的雨即将停歇,北山却还在下雨,昨天还是平静的水面,今天却成了湖泊。
看到荻草丛生,我们知道水位下降了;桐花凋谢后,是否会感到寒冷呢?
老渔翁的心思超脱于苍茫的天地之外,他的梦境在三更时分被水鸟的叫声打破。
注释
万里:形容距离极远。
摹:描绘,画。
村隅:村庄的角落。
南山:指南方的山。
霁:雨过天晴。
湖:湖泊,这里指水面扩大。
荻岸:生长在水边的荻草。
减:减少,下降。
寒无:寒冷的感觉。
老渔:年老的渔夫。
苍茫:广阔无垠,迷茫。
水鸟呼:水鸟的叫声。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徐宝之的《江涨》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首句“万里吴江湘浦图”,以壮阔的江景开篇,暗示画面的深远与广阔。接着,“一春摹在小村隅”将这幅大景聚焦于一处乡村角落,展现出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细致。

“南山欲霁北山雨”运用对比,南山即将放晴,北山却仍有雨,形象地描绘了天气的变化和江面的动态。后两句“昨日平涛今日湖”进一步描述了江水的涨落,昨日还是平静的江面,今日已成湖泊,展现了自然的变幻莫测。

“荻岸出时知水减,桐花过后有寒无”通过观察环境细节,如荻草随水位下降而露出,以及桐花凋谢后的气候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迭的敏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最后,“老渔心在苍茫外,梦破三更水鸟呼”以一位老渔夫的视角收尾,他心系江海,梦中被水鸟的叫声惊醒,流露出他对江上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变迁,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富有诗意和生活气息。

作者介绍

徐宝之
朝代:宋

徐宝之,字鼎夫,号西麓,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预解试(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一)。今录诗十二首。
猜你喜欢

发郡城之天台道中述所经览寄孔谢二宪副赵何

夕梦曾城阿,晓行沧波上。
萦溪复含流,连岑时隐障。
风湍信千转,云峰非一状。
锦缋纷迎玩,氤氲忽弥望。
兰泉芬可掬,苔壁险难傍。
思偕同怀子,携手追禽尚。

(0)

紫薇花行(有序)

英菲窈窕绿窗前,艳影扶疏翠戺连。
玉衡含照妍华夕,金风弄彩泬寥天。
流风逝水惊离索,十载幽栖对花萼。
无情羁宦却归来,有客伤秋叹荣落。
兰宫桂殿凤凰楼,帝台仙客恣攀游。
可堪残月鲈江梦,不奈连云骑省秋。
言追渔父赋归欤,寂寞蓬蒿掩敝庐。
旖旎繁英重入赋,婆娑生意最愁余。
人情感物多惆怅,白发红颜两相向。
东篱并就菊松姿,北山岂孤猿鹤望。
青葱摛藻记甘泉,潘陆春华此弃捐。
未忘温室琼瑶树,虚拟湘源杜若篇。

(0)

巫夔道中杂歌四首

未曾五里已三溪,几许寒厓挂断霓。
乱石累成春雪碓,断桥横作上天梯。

(0)

滴水岩二首

细雨不妨游,轻云散若流。
马蹄时带水,虫语似争秋。
续骑方萦树,前尊已入丘。
虚疑山路远,半为古碑留。

(0)

别汝钝二首

前路中年恶,残杯暗泪销。
隔城今夜雨,江树万山遥。

(0)

金陵古意八首

吴姬整钏安钗梁,共道采花胜采桑。
迷子洲边惊翡翠,莫愁湖里逐鸳鸯。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