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祖偿宿债,万法绝对待。
一心无挂碍,浮山有九带。
十方虚空圆陀陀,无量法门百杂碎。
若言其有,非内非外。若言其无,无在不在。
知与理冥,境与神会。如牛拽磨,似水打碓。
三千里外逢人东倒西■,十字街头遇贱则贵。
二祖偿宿债,万法绝对待。
一心无挂碍,浮山有九带。
十方虚空圆陀陀,无量法门百杂碎。
若言其有,非内非外。若言其无,无在不在。
知与理冥,境与神会。如牛拽磨,似水打碓。
三千里外逢人东倒西■,十字街头遇贱则贵。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思岳的作品,以禅宗的修行理念和语言表达对佛法的体悟。首句“二祖偿宿债”暗指修行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偿还前世积累的业债;“万法绝对待”强调一切事物皆相对而存在,无固定不变之法。
接下来,“一心无挂碍”表达了心境的空灵,去除杂念;“浮山有九带”可能象征修行者的境界逐渐提升,如同浮山之层次分明。诗人接着描绘了宇宙的广大无边,“十方虚空圆陀陀”,“无量法门百杂碎”,形象地展示了佛法的广大和复杂。
“若言其有,非内非外”揭示了佛法超越物质世界的界限;“若言其无,无在不在”则说明佛法无所不在,却又无形无相。最后两句“知与理冥,境与神会”表达了智慧与真理的契合,以及修行者与道境的合一。
“如牛拽磨,似水打碓”运用比喻,形容修行过程中的艰辛与执着,如同牛拉磨盘,水冲击石碓,虽艰难却不断精进。结尾两句“三千里外逢人东倒西歪,十字街头遇贱则贵”则寓意修行者不论身处何地,无论身份高低,都能看破世态炎凉,认识到内在价值的重要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佛法的奥秘和修行的境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龙眠不似虎头痴,笔妙天机可并时。
苏仙漱墨作苍石,应解种花开此诗。
花光渐寒食,木燧催国火。
沽酒鸟劝人,怀贤吾忘我。
事往堕甑休,心知求田可。
可人不在眼,樽俎思促坐。
有生常倥偬,无暇天所课。
不解闻健饮,俄成一蓬颗。
泥钧埏万物,寒暑勤五佐。
岂其怀爱憎,私仗我穷饿。
醉招魂不来,浪下巫阳些。
梦成少年嬉,走马章台左。
中叔风流映江左,当年桃李自光辉。
看成佛屋上云雨,不忍学宫茺蕨薇。
人物深藏青白眼,官联曾近赭黄衣。
蛛丝柱後惠文暗,惟悴今乘别驾归。
山阿有人著薜荔,庭下缚虎眠莓苔。
手磨心语知许事,曾见汉唐池馆来。
君诵黄庭内外篇,本欲洗心不求仙。
夜眎片月堕我前,黑气剥尽朝日鲜。
一暑一寒久自坚,体中风行上通天,亭亭孤立孰旁缘。
至哉道师昔云然,既已得之戒不传。
知我此心未亏骞,指我婴儿藏谷渊。
言未绝口行已旋,我记其言夜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