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傅野》
《送傅野》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国学先生石与孙,金铃木舌士林间。

欲将天下观诸掌,之子从今上泰山。

(0)
注释
石与孙:指代两位国学老师的名字。
金铃:比喻老师的智慧如同金子般珍贵。
士林:学术界或知识分子群体。
观诸掌:形容视野广阔,洞察一切。
之子:对学者的尊称,这里指那位老师。
上泰山:登上泰山,象征追求学问的巅峰。
翻译
国学老师石与孙,像金铃般智慧在士林间流传。
他立志要将世界尽收眼底,这位学者从此踏上泰山之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送傅夷老》中的两句。从这两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高洁品格的赞赏。

“国学先生石与孙,金铃木舌士林间。”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国学(即太学或国子监)的师生们如同坚固的石头和深远的孙枝一般,在学术林间中发出像金铃木舌般清脆悦耳的声音,传递着知识和智慧。这里不仅形容了他们的学问渊博,更隐含着他们在学术界的地位如同石头坚不可摧,而影响力则如孙枝般深远。

“欲将天下观诸掌,之子从今上泰山。”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宏大的抱负和壮志凌云的情怀。诗人借“天下”之大,表明了友人的抱负非同小可,而“诸掌”则是希望能够把握住这个广阔的世界。接着,“之子从今上泰山”一句,则是在比喻友人从此踏上人生巅峰,就像攀登泰山一般,意味着他们将会有更高的成就和地位。

整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借代和对抱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期望和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酒品前后二十绝·其五

屑琼为酒露为浆,超出人间色味香。

应从帝女传遗法,不向河东羡索郎。

(0)

单家桥赠杨柳

十五年前杨柳条,轻阴绿遍单家桥。

而今髡尽如僧老,却怪行人鬓早彫。

(0)

高唐王邸夜宴口占

翡翠春温金屈卮,青天璧月浸蛾眉。

君王莫更留髡饮,政是能胜一石时。

(0)

道得蓟门书舍弟生一子口号

银箭初调玉露零,乍啼开府试来听。

不知奎壁光多少,添得荀家最小星。

(0)

雪后有怀数君子率尔相问·其二李给事

小径端为二仲开,至今篮舆不曾来。

山阴最好乘舟夜,怕遣王猷兴尽回。

(0)

寄余德甫

当年握手帝城春,馆客平津日夜新。

君自误传流水调,朱门只许抱竽人。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