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百无可,强为一官縻。
世味偏予薄,心期独子知。
林猿愁玉琐,枥马患金羁。
年事今华发,求荣欲为谁。
平生百无可,强为一官縻。
世味偏予薄,心期独子知。
林猿愁玉琐,枥马患金羁。
年事今华发,求荣欲为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感。"平生百无可,强为一官縻"两句,抒发了诗人不愿为追求功名而勉强做出违背自己本意的事情,同时也表达了一种不得已从事官职的心境。
"世味偏予薄,心期独子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的淡泊态度,以及对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人的渴望。这里的“子”很可能指的是与诗人志趣相投、能够理解其心灵深处感受之人的代称。
接下来的"林猿愁玉琐,枥马患金羁"两句,用了两个生动的比喻来形容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和物质欲望。林中之猿因追逐玉石而忧愁,树上之马因受制于金饰的羁绊而感到痛苦,这些都映射出诗人对权力与物欲所带来的束缚感的批判。
最后,“年事今华发,求荣欲为谁”则是诗人在自我反省中,对个人生命价值和追求荣耀动机的质疑。在岁月流转、容颜渐老之时,诗人开始思考个人的荣耀到底是为了谁,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独到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价值、社会地位以及精神追求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理解。
谋生夙所短,衣食人之馀。
道逢怀德者,筑室揖余居。
黄尘爰息哉,酣读古人书。
书中何所乐,乐言人事虚。
靡荣亦靡悴,靡戚亦靡疏。
禦物时嚣然,观理旋晏如。
乃知徙义亟,过也畴能无。
勖哉二三子,朝夕与余俱。
头陀学古道,毋为俗法驱。
清泉熟白米,此外更何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