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戊午除夕》
《戊午除夕》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屈指当年惊戊午,今年戊午益堪伤。

甘泉烽火三韩急,濒海风涛八月狂。

复以梧摧增涕泪,更于星变转仓皇。

幸当此夕销除尽,坐待明朝瑞气翔。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林熙春的《戊午除夕》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新年的期盼。首句“屈指当年惊戊午”回顾了戊午年发生的惊人事件,可能是指前一年的某个重大历史事件或个人遭遇,让诗人印象深刻。接着,“今年戊午益堪伤”则强调今年的戊午年更加令人痛心,暗示了更为严峻的情况。

“甘泉烽火三韩急,濒海风涛八月狂”两句描绘了具体的战事紧张和自然灾害,甘泉烽火象征边疆危机,三韩急则可能指敌情紧迫;而濒海风涛八月狂,则形象地展现了海上波涛汹涌的险恶环境,可能暗指海防问题。

“复以梧摧增涕泪,更于星变转仓皇”进一步抒发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惶恐,梧桐常被用来象征哀愁,星变则预示天象不祥,加重了他的不安情绪。

最后两句“幸当此夕销除尽,坐待明朝瑞气翔”寄托了诗人希望灾难在除夕夜结束后烟消云散,期待新的一年能带来吉祥的气象,展现出对未来的希望和坚韧。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具体场景和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生活的深深关切。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游青柯坪·其一

削成绝壁倚危梯,刚到山腰眼界迷。

为近天门寻白帝,故从鸟道拄青藜。

衔杯欲并峰莲吸,得句先携玉女题。

正好乘风凌绝顶,归来恐作旧人啼。

(0)

上元同刘敬甫送弟从戎·其二

三五团圆夕,留连离别时。

还从姜氏被,预想谢家诗。

春入池塘草,路分南北岐。

吹毛刀可赠,万里以为期。

(0)

夏日同裴太仆泛西湖

刚怜簪乍盍,却恐袂仍分。

槎入六桥柳,杯浮二岭云。

雨馀荷欲长,风送磬常闻。

半日跏趺坐,相将译梵文。

(0)

纪怀并引·其七

驱车之荆楚,暂憩习家池。

西忆羊叔子,山有堕泪碑。

言寻云梦泽,荒迷不可知。

江汉依然在,皞皞濯于斯。

朝登黄鹤楼,暮倚鹦鹉陂。

再过巴陵道,不禁先忧思。

一著归来赋,远谢叔子规。

梦濯缨与足,如在江之涯。

仲尼不可尚,千载是吾师。

(0)

詹侍御游匡庐折肱不果诗以讯之

闻君名籍系沧洲,杖策寻仙不可留。

九派春愁连楚泽,五峰清梦满江州。

题诗忽动烟霞色,伏枕俄惊日月流。

望气自怜关令尹,何时函谷度青牛。

(0)

送丘南安还海康

风尘先我解牛刀,万里冥鸿一羽毛。

谁信五溪多瘴疠,古来三峡壮波涛。

中原北望浮云尽,函谷西还紫气高。

春雨海门寻旧隐,折腰应啸尚儿曹。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