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形百神朝,刳心万缘尽。
我无退转境,何以有精进。
戏为汗漫游,八极一何近。
渺渺东海水,累累北邙坟。
向来歌舞处,忽复成荒村。
愚人如鹿耳,其死了无魂。
孰知九霄间,玄圃枕昆崙。
缁尘化人衣,苍萝谁与扪。
服形百神朝,刳心万缘尽。
我无退转境,何以有精进。
戏为汗漫游,八极一何近。
渺渺东海水,累累北邙坟。
向来歌舞处,忽复成荒村。
愚人如鹿耳,其死了无魂。
孰知九霄间,玄圃枕昆崙。
缁尘化人衣,苍萝谁与扪。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的《游仙二首(其一)》。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服形百神朝拜、内心清静无欲的境地,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戏为汗漫游"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漫游宇宙的想象,"八极一何近"则传达出他对天地之广阔和人生的豁达理解。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转向现实,感叹世事无常,曾经的繁华歌舞之地转瞬变为荒村,暗示人生短暂和变迁。他以"愚人如鹿耳,其死了无魂"比喻世人沉迷于物欲,缺乏灵魂的深度,而他自己则向往着九霄之上神秘的仙境——玄圃枕昆崙,那里超越了尘世的纷扰,象征着精神的归宿。
最后两句"缁尘化人衣,苍萝谁与扪"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态度,意指世俗的尘埃终将消散,只有在自然的怀抱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优美,体现了秦观超凡脱俗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