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蓟北门,试寻桑乾源。
飞雨四面至,河山为之昏。
高有营坞处,惊沙走颓垣。
下有战死骨,白兼沙土痕。
奔潨万雷喧,赤石孤电翻。
讵知苍茫际,神明悼其冤。
驱车过古城,暝拉翁投村。
解衣燎新火,松亭已升暾。
出自蓟北门,试寻桑乾源。
飞雨四面至,河山为之昏。
高有营坞处,惊沙走颓垣。
下有战死骨,白兼沙土痕。
奔潨万雷喧,赤石孤电翻。
讵知苍茫际,神明悼其冤。
驱车过古城,暝拉翁投村。
解衣燎新火,松亭已升暾。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燕山八景(其一)蓟门飞雨》描绘了蓟北门附近雨势磅礴的景象。首句“出自蓟北门,试寻桑乾源”交代了地点和起始,随后通过“飞雨四面至,河山为之昏”展现了雨势之大,连河山都为之暗淡。接着,“高有营坞处,惊沙走颓垣”描绘了战争遗迹,雨水冲刷下,营垒和残垣显得更加凄凉。
“下有战死骨,白兼沙土痕”进一步揭示了历史的沉重,战场的残酷。接下来,“奔潨万雷喧,赤石孤电翻”运用比喻,形容水流如雷鸣,赤色石头在激流中翻滚,画面生动而悲壮。诗人感慨于“讵知苍茫际,神明悼其冤”,表达了对无辜者的哀悼和对战争的反思。
最后,诗人驾车经过古城,夜幕降临,他投宿在一个小村庄,“驱车过古城,暝拉翁投村”,并在松亭前点燃新火,迎接黎明的到来。“解衣燎新火,松亭已升暾”展现了生活的朴素与坚韧,即使在风雨之后,生活仍需继续。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交融,寓含着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