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真我定,明晦态常閒。
日月隔虽远,河山俯视间。
未为雨润物,不作霞弄颜。
荡荡复悠悠,飞同倦鸟还。
浮云真我定,明晦态常閒。
日月隔虽远,河山俯视间。
未为雨润物,不作霞弄颜。
荡荡复悠悠,飞同倦鸟还。
这首诗以“浮云”开篇,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自我与外界环境的相对独立与和谐共存的状态。"真我定"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认知的坚定,而"明晦态常閒"则描绘了外界环境变化无常,但内心始终保持平静的境界。
接着,“日月隔虽远,河山俯视间”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遥远的日月与眼前的河山进行对比,寓意着虽然人生道路漫长且充满未知,但只要立足当下,就能看到广阔的世界。这种视角转换,既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洞察力,也体现了其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未为雨润物,不作霞弄颜”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通过自然现象的描述,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与变化,强调了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积极的态度才是关键。这里的“雨”与“霞”分别代表了困难与美好,诗人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既不被困难所压倒,也不因短暂的美好而迷失方向。
最后,“荡荡复悠悠,飞同倦鸟还”以自然界的景象结束全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宿的向往。在这两句中,“荡荡”与“悠悠”描绘了一种广阔而深远的空间感,而“飞同倦鸟还”则以鸟儿归巢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心灵回归宁静状态的渴望。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我、自然与社会关系的独到见解。
倚空台榭,爱朱阑飞瞰,百花洲渚。
云岭回廊香径悄,争似旧时庭户。
槛外游丝,水边垂柳,犹学宫腰舞。
繁华如梦,登临无限情古。
果见荒台落日,麋鹿来游,漫尔繁榛莽。
忠臣抉目东门上,可退越来兵伍。
空铸千将,终为池沼,掩面归何所。
遗风千载,尚听侬歌白苎。
造物局浮伪,天网艾如张。
提起死生,关捩便是有阎王。
六道转轮吞啖,一气循环贵贱,校覈注生方。
苟免投皮鷇,难遇好爷娘。友多闻,欺获罗,错因忙。
天堂地狱,信乎申吕鞠韩常。
耕馁寡尤寡悔,道谷阙疑阙殆,举措巧承当。
要出阴阳构,金鼎炼铅霜。
这点虚灵,自古来、无亏无缺。
更烁烁圆圆,澄澄彻彻。
照破洪蒙前底事,分开蟾窟中间穴。
向庵中、养个白虾蟆,皎如雪。那些儿,无可说。
利如金,团似月。运化化生,生了无休歇。
山水蒙时天癸降,地雷复处玄霜结。
驾青鸾、直谒广寒宫,超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