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一一二首·其十八》
《偈颂一一二首·其十八》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偈颂

如来妙色身,真实难藏覆。

不挂本来衣,岂著娘生裤。

无忧树下降生时,南北东西行七步。

行七步,度尽众生无所度。

(0)
鉴赏

这首诗以佛教的视角展开,充满了哲理与深意。首先,“如来妙色身,真实难藏覆。”这句话描绘了佛陀的神圣形象,其妙色之身是真实的,无法被隐藏或遮蔽,强调了佛陀身份的神圣不可侵犯。

接着,“不挂本来衣,岂著娘生裤。”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比作“本来衣”,而将世俗的束缚比作“娘生裤”。这句诗表达了佛陀超脱世俗、不为凡尘所累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暗示了通过修行可以摆脱世俗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

“无忧树下降生时,南北东西行七步。”这一部分描述了佛陀降生时的非凡情景。无忧树下诞生,象征着佛陀出生即具有无上的智慧与慈悲;行走七步,每一步都蕴含着对众生的关怀与教诲,预示着佛陀未来将广度众生,传播佛法。

最后,“行七步,度尽众生无所度。”这句话总结了佛陀的一生及其教导的意义。行走七步不仅度化了众生,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佛陀的慈悲与智慧,以及对众生无尽的关爱。这里的“度”不仅仅是渡过苦难,更是指引领众生走向解脱之道,最终实现自我超越与心灵的净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佛陀的伟大精神和对众生的深切关怀,同时也传达了佛教的核心理念——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答李嗣良见赠

世事拚从一醉捐,凭将诗局阅流年。

江山无恙游筇外,花月多情酒盏边。

匣里有时剑独吼,袖中携得笔如椽。

奚囊收拾残编在,不是侯芭莫浪传。

(0)

为梁母七帙膺旌

独抱冰心一寸灰,几年清泪落灯煤。

堂前鹤发垂应短,镜里蛾眉扫不开。

里巷忽惊新棹楔,门庭刚剪旧蒿莱。

离鸾转入将雏奏,天露霏微洒寿杯。

(0)

答赠陈命美

南国词曹属代兴,仙槎渺渺兴堪乘。

江山到处为閒主,瓴钵随缘伴衲僧。

芸笈笺经藏贝叶,竹窗题偈写溪藤。

惭余焚笔无新句,欲报璚瑶尚未能。

(0)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七

嫩绿柔红斗晓晖,江南花信未全稀。

镜前病起愁添鬓,马上春寒未授衣。

蔓草似连边外色,遥山半入雨中微。

家园三径知无恙,碧荇苍苔满旧矶。

(0)

途中杂咏同区季誉·其六

晓起登台思惘然,乡书遥滞岭云边。

悲同倦马频思枥,归似宾鸿动隔年。

几点残霞明旧垒,数家榆火试新烟。

青门尚有宜瓜地,何必还山买秫田。

(0)

秋日园居呈王老师兼寄湛仲宾·其二

叠石为坛竹作林,编茆幽结薜萝深。

三千客里空长铗,万事邱中有短琴。

静爱松风醒蝶梦,閒调天籁韵禽音。

栖迟漫笑儒冠拙,何地江湖不陆沈。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