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骡踪竟不回,洞门深闭密封苔。
神光夜烛烧丹灶,淑气晴薰讲易台。
瑶草春肥仙去远,紫芝云暖鹤归来。
清游喜挟三茅客,杖履凌空雾雨开。
天上骡踪竟不回,洞门深闭密封苔。
神光夜烛烧丹灶,淑气晴薰讲易台。
瑶草春肥仙去远,紫芝云暖鹤归来。
清游喜挟三茅客,杖履凌空雾雨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宁静的仙境景象。首句“天上骡踪竟不回”,暗示了张公洞隐藏在人间之上,仿佛与世隔绝,连神仙的踪迹也难以追寻。洞门深闭,青苔封印,增添了洞府的古老与幽深。
“神光夜烛烧丹灶”描绘了夜晚洞内仍有神秘的光芒,可能是修炼者的炼丹炉火,体现了道教修炼的氛围。接下来,“淑气晴薰讲易台”则写到晴天里,和煦的气息弥漫在讲经台上,可能是在举行道教的讲经活动。
“瑶草春肥仙去远”描绘了春天里瑶草丰茂,但仙人已离去,流露出一种空寂之感。然而,“紫芝云暖鹤归来”又带来一丝希望,象征着仙鹤归巢,或许预示着某种吉祥或期待。
最后两句“清游喜挟三茅客,杖履凌空雾雨开”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这样的仙境中畅游,他们轻盈地踏过云雾,如同神仙一般,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凡体验的喜悦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张公洞的神秘、静谧以及与道教修行相关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仙家气息。
昔听陇头吟。平居已流涕。今上关山望。
长安树如荠。千里非乡邑。四海皆兄弟。
军中大体自相褒。其间得意各分曹。
博陵轻侠皆无位。幽州重气本多豪。马衔苜蓿叶。
剑莹鸊鹈膏。初征心未习。复值雁飞入。
山头看月近。草上知风急。笛喝曲难成。
笳繁响还涩。武帝初承平。东伐复西征。
蓟门海作堑。榆塞冰为城。催令四校出。
倚望三边平。箭服朝来动。刀环临阵鸣。
将军一百战。都护五千兵。且决雄雌前利。
谁道功名身后事。丈夫意气本自然。
来时辞第已闻天。但令此身与命在。
不持烽火照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