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昭庆阇黎》
《寄昭庆阇黎》全文
宋 / 沈辽   形式: 古风

二年客江汉,不知春与秋。

东来望吴越,历记昔时游。

萧山江水西,万屋白云迷。

地势既洒落,家家临水堤。

中有一大士,法与天台齐。

至行通神明,多果无阶梯。

吾昔屡入室,遂能离筌蹄。

谁言似金粟,真已谢荆溪。

悯悯强冠带,悠悠恨乖暌。

仍作赵魏行,何年造幽栖。

临风一问讯,深已愧提撕。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名为《寄昭庆阇黎》。沈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江汉两年间的漂泊生活,以及对过往游历的回忆。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首句“二年客江汉,不知春与秋”表达了诗人长时间远离家乡,置身于江汉之间,时间流逝得模糊不清,春去秋来,岁月如梭。接着,“东来望吴越,历记昔时游”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旅行经历的怀念,他向东眺望吴越之地,心中回想起往日的游历。

“萧山江水西,万屋白云迷”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萧山之畔,江水蜿蜒,白云缭绕,千家万户隐没其中,景象壮观而神秘。接下来,“地势既洒落,家家临水堤”进一步渲染了这一带的自然风光,地势开阔,家家户户傍水而居,与自然和谐共存。

“中有一大士,法与天台齐。至行通神明,多果无阶梯”则转向对一位高僧的赞颂,这位大士法力高深,与天台山的高僧相媲美,其修行达到了通神明的境界,行事超凡脱俗,不拘泥于常规。

“吾昔屡入室,遂能离筌蹄”表明诗人曾多次拜访这位高僧,通过与他的交流,自己也得以超越世俗的束缚,心灵得到了升华。“谁言似金粟,真已谢荆溪”则表达了诗人对高僧智慧的敬仰,认为其如同珍贵的金粟,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远离了荆溪的尘世。

最后,“悯悯强冠带,悠悠恨乖暌。仍作赵魏行,何年造幽栖”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然渴望摆脱尘世的束缚,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牵绊。他计划前往赵魏之地,寻找一个幽静的栖息之所,但何时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却成了未知数。

“临风一问讯,深已愧提撕”则是诗人对高僧的深深敬仰之情,他在风中向高僧致意,内心充满了对高僧教诲的感激与愧疚,表达了对精神导师的尊敬与追随之心。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同时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高僧的敬仰之情。沈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个人的情感与对自然、对精神世界的探索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生动而深刻的画面。

作者介绍
沈辽

沈辽
朝代:宋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猜你喜欢

燕京绝句·其七

玉带金符楼上钟,有材长恨不遭逢。

一年一度桃花浪,身是凡鱼未化龙。

(0)

蚌赞

万物变蜕,其理无方。雀雉之化,含珠怀珰。

与月亏盈,协气晦望。

(0)

雁字

长空清迥净秋云,杖倚斜阳数雁群。

吹隔狂飙存断简,翔依沙溆见回纹。

霞江点缀摩崖碣,芦岸联翩白练裙。

衡岳峰高归羽急,疑探二酉发奇文。

(0)

桃花小禽图

檐外雨初晴,幽禽四五声。

桃花无限思,留客看清明。

(0)

寄曦春谷讲师

有德高僧亦有年,少曾行到寺门前。

寻常独看华严处,十二时中柏子烟。

(0)

次韵怀冷泉禅师

八年京国雁书沈,每见游僧问好音。

已喜法支流日本,剩传诗价到鸡林。

马嘶赤拨晨朝散,花落氍毹午定深。

今雨不来春又暮,鹫峰烟树绿成阴。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