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天台山,山中有琪树。
永言欲攀之,莫晓石桥路。
缘此生悲叹,幸居将已慕。
今日观镜中,飒飒鬓垂素。
我闻天台山,山中有琪树。
永言欲攀之,莫晓石桥路。
缘此生悲叹,幸居将已慕。
今日观镜中,飒飒鬓垂素。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远方美好之地的向往与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于天台山琪树的渴望与悲叹。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
"我闻天台山,山中有琪树" 一句直接点出了主题,通过听闻而非亲见,表达了一种遥远的向往。天台山在中国文化中历来被赋予美好的意象,而琪树则是珍贵之物,这里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与追求。
"永言欲攀之,莫晓石桥路" 反映了诗人对于那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困惑。"永言" 表示了一种持续不断的愿望,而"莫晓"则表明了到达那里道路的不清晰,这两句构成了强烈的情感张力。
"缘此生悲叹,幸居将已慕" 这里,诗人因为不能亲临心仪之地而感到悲伤。"生悲叹" 直接表露了内心的苦恼,而"幸居将已慕" 则透露出一种已经习惯于这种向往但又无法实现的情感状态。
最后两句 "今日观镜中,飒飒鬓垂素" 描述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景象。通过对镜中形象的观察,诗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和青春不再,这与前文对于天台山琪树的向往形成了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远方美好之地的向往,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感慨,展现了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
终日焚香却袢暑,只此于君愧典刑。
莫怪慇勤问元朗,此心要自渴沧溟。
归去。奈故人、尚作青眼相期,未许明时归去。
放怀处。买得东皋数亩,静爱园林趣。
任过客、剥啄相呼昼扃户。
堪笑儿童事业,华颠向谁语。
草堂人悄,圆荷过微雨。
都付邯郸,一枕清风,好梦初觉,砌下槐影方停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