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游子足重茧,襆被一囊饥亦典。
从师乞得旧眉山,雨剥风残虫数卷。
海外文字今不传,黄楼手迹随飞烟。
太白巳死五百载,后来其苏髯已仙。
时贤知重唐代句,讵识高人诗外意。
残编永夜闻草虫,江雾萧萧林果坠。
前身自是参寥师,曾与坡公语山寺。
归舟携得卧舟尾,夜照江光月初朏。
诵罢一篇猿一吟,荧荧青燐起山鬼。
似逐黄州赤壁游,白露横天湿屏扆。
东归游子足重茧,襆被一囊饥亦典。
从师乞得旧眉山,雨剥风残虫数卷。
海外文字今不传,黄楼手迹随飞烟。
太白巳死五百载,后来其苏髯已仙。
时贤知重唐代句,讵识高人诗外意。
残编永夜闻草虫,江雾萧萧林果坠。
前身自是参寥师,曾与坡公语山寺。
归舟携得卧舟尾,夜照江光月初朏。
诵罢一篇猿一吟,荧荧青燐起山鬼。
似逐黄州赤壁游,白露横天湿屏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东归游子在旅途中的艰辛与执着,以及对古代文学的深深热爱。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感慨。
首句“东归游子足重茧”,生动地描绘了游子长途跋涉的艰辛,脚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接着,“襆被一囊饥亦典”则展现了游子生活条件的简陋,甚至为了生存不得不典当衣物。这种艰苦的生活状态并未让游子放弃,反而激发了他对知识的渴望。
“从师乞得旧眉山,雨剥风残虫数卷”描述了游子在求学路上的不易,他从老师那里得到了一些珍贵的书籍,尽管这些书籍已经经过风雨侵蚀,但其中的知识价值依然宝贵。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知识的珍视和追求。
“海外文字今不传,黄楼手迹随飞烟”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感叹那些流传海外的文字如今难以寻觅,而黄楼(可能指黄庭坚的住所)的手迹也随着岁月流逝而消失。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和对历史的尊重。
“太白巳死五百载,后来其苏髯已仙”是对李白的缅怀,虽然李白已逝千年,但他的精神和作品仍然影响着后世,如同仙人一般超脱。这反映了对伟大诗人的崇敬之情。
“时贤知重唐代句,讵识高人诗外意”指出当代学者虽重视唐代诗歌,却往往忽视了诗人的深层意蕴。这提醒人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不应仅停留在字面意义,而应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情感和思想。
“残编永夜闻草虫,江雾萧萧林果坠”描绘了夜晚江边的宁静景象,草虫的鸣叫与江雾、落叶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氛围。
“前身自是参寥师,曾与坡公语山寺”提到诗人可能有着与古代高僧参寥相似的经历,曾在山寺与苏轼(坡公)有过交流,暗示了诗人对古代高人的向往和共鸣。
“归舟携得卧舟尾,夜照江光月初朏”描绘了诗人乘船归来,夜晚的江面上月光如银,照亮了江水,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宁静之中。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也象征着旅程的结束和心灵的归宿。
“诵罢一篇猿一吟,荧荧青燐起山鬼”写诗人诵读完诗篇后,山林间传来猿猴的啼声,仿佛回应着诗人的吟唱。荧荧的青光在山鬼之间升起,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气氛。
“似逐黄州赤壁游,白露横天湿屏扆”最后两句将诗人的心境与历史上的黄州赤壁相联系,仿佛诗人正追随古人足迹,感受着白露横空、湿润屏扆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学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广寒宫殿,千里同云晓。
飞雪满空来,翦云英、群仙齐到。
乱飘僧舍,密处洒歌楼,闲日少。
风光好。
且共宾朋笑。
华堂深处,满满觥船掉。
梅蕊拆来看,已偷得、春风些小。
绮罗香暖,不怕卷珠帘,沈醉了。
樽前倒。
红袖休来叫。
春来心事,分付千锺酒。
午醉梦还醒,两眉愁、才消又有。
天涯远梦,归路日中迷,楚云深,孤馆静,潇洒梨花手。
回文歌罢,幽恨新兼旧。
帘影卷斜阳,乱红飞、风摇暮柳。
独携此意,和泪上层楼,尽平芜,穷远目,认断千山首。
忆昔红颜日,金玉等泥沙。
青楼紫陌,惟解惜月与贪花。
谁信如今憔悴,尘暗金徽玉轸,藓污匣中蛇。
一事都无就,双鬓只堪嗟。
恨无情,乌与兔,送年华。
不如归去,无限云水好生涯。
未用轻蓑短棹,犹有青鞋黄帽,行处即吾家。
回首人间世,幽意在青霞。
风流心胆,直把春偿酒。
选得一枝花,绮罗中、算来未有。
名园翠苑,风月最佳时,夜迢迢,车款款,是处曾携手。
重来一梦,池馆皆依旧。
幽恨写新诗,托何人、章台问柳。
渔舟归後,云锁武陵溪,水潺潺,花片片,舣棹空回首。
夜来深雪前村路,应是早梅初绽。
故人赠我,江头春信,南枝向暖。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月明溪浅。
向亭边驿畔,行人立马,频回首、空肠断。
别有玉溪仙馆。
寿阳人、初匀妆面。
天教占了,百花头上,和羹未晚。
最是关情处,高楼上、一声羌管。
仗谁人向道,何如留取,倚朱栏看。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
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阕,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
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
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凭栏干,但有盈盈泪眼,罗襟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