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道士餐柏实,居处三花对石室。
心穷伏火阳精丹,口诵淮王万毕术。
自言神诀不可求,我师闻之玄圃游。
出入彤庭佩金印,承恩赫赫如王侯。
双峰树下曾受业,应传肘后长生法。
吾闻仙地多后身,安知不是具茨人。
玉膏清泠瀑泉水,白云溪中日方此。
后今不见数十年,鬓发颜容只如是。
先生舍我欲何归,竹杖黄裳登翠微。
当有岩前白蝙蝠,迎君日暮双来飞。
嵩阳道士餐柏实,居处三花对石室。
心穷伏火阳精丹,口诵淮王万毕术。
自言神诀不可求,我师闻之玄圃游。
出入彤庭佩金印,承恩赫赫如王侯。
双峰树下曾受业,应传肘后长生法。
吾闻仙地多后身,安知不是具茨人。
玉膏清泠瀑泉水,白云溪中日方此。
后今不见数十年,鬓发颜容只如是。
先生舍我欲何归,竹杖黄裳登翠微。
当有岩前白蝙蝠,迎君日暮双来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归隐山林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对道士修炼境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道家清净脱俗生活理念的赞美。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古朴典雅,充满了仙风道骨的意趣。
“嵩阳道士餐柏实”一句即设定了诗人的叙述对象和背景,嵩阳道士以柏树之果为食,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寄情自然的情怀。紧接着,“居处三花对石室”则描绘了一种清幽的生活环境,三花指的是常见于山野的野菊、杜鹃和松针等,它们不仅是道士修炼的伴侣,也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心穷伏火阳精丹”一句透露出道士内心的宁静与坚定,通过对内丹的修炼来达到精神的升华。随后,“口诵淮王万毕术”则表明了道士对古代仙家淮王之法的传承和尊崇,显示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言神诀不可求,我师闻之玄圃游”一句中,“我师”指的是诗人心中的导师或是他所崇敬的道家先辈。这里表达了对仙法奥秘的追寻和对智慧源泉的向往。
“出入彤庭佩金印,承恩赫赫如王侯”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享受天命之恩典的生活状态,“彤庭”指的是宫廷或仙界的场所,而“金印”象征着权威与尊贵,道士在这里被赋予了类似帝王般的荣耀。
诗中还提到了“双峰树下曾受业”,这表明了道士曾在这片神奇的自然环境中接受过仙法真传。接下来的“应传肘后长生法”则是对未来修炼成果的期待,预示着长生不老的理想。
而“吾闻仙地多后身,安知不是具茨人”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仙境和仙人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自嘲,对自己是否能达到那种境界持有一份疑惑。
最后,“玉膏清泠瀑泉水,白云溪中日方此。后今不见数十年,鬓发颜容只如是”则描绘了诗人对道士归隐之后的回忆和思念。这里的“玉膏”、“瀑泉水”、“白云”都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而“后今不见数十年,鬓发颜容只如是”则表现了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但道士的形象在诗人的记忆中依然如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道家修炼生活的赞颂,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