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咿声里漏初长,愿借丹心吐寸光。
万古分明看简册,一生照耀付文章。
芸编清逼兰膏煖,花烬时粘竹汗香。
明日金莲供草制,几人风露在秋堂。
吾咿声里漏初长,愿借丹心吐寸光。
万古分明看简册,一生照耀付文章。
芸编清逼兰膏煖,花烬时粘竹汗香。
明日金莲供草制,几人风露在秋堂。
这首元代诗人谢宗可的《书灯》描绘了一幅夜晚读书的静谧画面。首句“吾咿声里漏初长”,通过深夜读书人的低吟声和漏壶滴水声,营造出宁静而专注的氛围。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愿借丹心吐寸光”,希望借助灯光和自己的热忱,照亮知识的道路。
接下来的诗句“万古分明看简册,一生照耀付文章”强调了书籍对于历史和智慧的传承作用,以及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灯光不仅照亮了眼前的书卷,也照亮了诗人的一生和对文字的热爱。
“芸编清逼兰膏煖,花烬时粘竹汗香”进一步描绘了书斋的雅致,书香与烛光交织,温暖而清新,还带有竹子的自然香气,增添了读书的诗意享受。最后两句“明日金莲供草制,几人风露在秋堂”预示着明天的创作,以莲花比喻诗文的华美,而“几人风露在秋堂”则暗示只有少数人能坚守这份清苦与执着,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书灯为线索,展现了读书人的心境和对学问的敬仰,寓含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对文学的深情。
岘首风湍急,云帆若鸟飞。
凭轩试一问,张翰欲来归?
半空跻宝塔,晴望尽京华。
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四门开帝宅,阡陌俯人家。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坐觉诸天近,空香送落花。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
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
台岭践磴石,耶溪溯林湍。
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
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
远怀伫应接,卑位徒劳安。
白云日夕滞,沧海去来观。
故国眇天末,良朋在朝端。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