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红花瓷,块石艺灵苗。
方苞茁水仙,厥名为玉霄。
适从闽越来,绿绶拥翠条。
十花冒其颠,一一振鹭翘。
粉蕤间黄白,清香从风飘。
回首天台山,更识胆瓶蕉。
定州红花瓷,块石艺灵苗。
方苞茁水仙,厥名为玉霄。
适从闽越来,绿绶拥翠条。
十花冒其颠,一一振鹭翘。
粉蕤间黄白,清香从风飘。
回首天台山,更识胆瓶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美的水仙花图景,其中融入了对瓷器和石头艺术加工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开篇即以“定州红花瓷,块石艺灵苗”展现了作者对于工艺品质的赏识,同时也暗示了诗中将要呈现的主体——水仙花,是一件精心雕琢、充满生机之物。
接着,“方苞茁水仙,厥名为玉霄”进一步指出了水仙花的美丽与其雅号“玉霄”,增添了一份高洁脱俗之感。紧跟着的是“适从闽越来,绿绶拥翠条”,诗人通过这一句,传达了自己对于这来自闽越(福建一带)的水仙花的喜悦,以及它那如同翠绿丝带一般的美丽叶片。
“十花冒其颠,一一振鹭翘”则生动地展现了水仙花开放时的姿态,每一朵花都像是从水中探出,花瓣轻轻摇曳。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此外,“粉蕤间黄白,清香从风飘”又描绘了花朵之间色泽的变化及其散发出的淡雅香气,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画面感和情感表达。
最后,“回首天台山,更识胆瓶蕉”则是诗人在欣赏水仙之余,心中所生的联想。这里提到的“天台山”,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个地方或某种典故,而“胆瓶蕉”则是一种特殊的器物。在这句话里,诗人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达到了一个高峰,将水仙花与更为广阔的情境相联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仙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工艺之美以及文化内涵深厚的追求和欣赏。
天高良月。瑞霭葱倩,绮霞粲浩。
望宝阁、奎躔交绚,秀毓文星正佳节。
九万里俱在下,礼乐三千剀切。
扶兴运、魁星标瑞,曾补赭黄衮阙。
盎盎一道棠阴芾,宜福星、临照南国。
岁屡稔,月沉夜柝,父老欢谣齐喜溢。
庆衮衮、罗庭前兰玉,好是香连夜月。
十万户深深祝,愿此寿星南极。
自是天上神仙,宽宸顾、实劳耆德。
辄使星入觐,又报日边消息。天为遣、梅花催雪。
惟有春知得。要待列、金鼎和羹,两两台星齐色。
天然标格。是小萼堆红,芳姿凝白。
淡伫新妆,浅点寿阳宫额。
东君相留厚意,倩年年、与传消息。
昨夜前村雪里,有一枝先折。念故人、何处水云隔。
纵驿使相逢,难寄春色。试问丹青手,是怎生描得。
晓来一番雨过,更那堪、数声羌笛。
归去和羹未晚,劝行人休摘。
奏捷淮堧,勒功燕石,鼓吹凯旋。
正归班玉笋,花袍方卸,彩衣亟著,忠孝双全。
清德独高,皇心简注,燕寝凝香朱两幡。
君王问,录屏风姓字,趣对金銮。平山。蹑履緌冠。
竞来庆嘉平五日间。
是炎刘昴宿,光至再现,绛人甲子,四百新颁。
碧麦称觞,玉枝等算,长对梅花开岁寒。
春回也,报调羹时候,梅子微酸。
太平时。宝殿垂衣治。驭左右贤俊,万国执玉助祭。
凉秋九月霜华飞。感发纯孝,五室配上帝。
紫汉入夜凝霁。房心下,泛华芝。
大田栖粮,岁功成,农歌沸。复道躬拜,肃迎神嬉。
漏声迟。玉磬响,递清吹。
嘉荐升雕俎,柘桨屡酌几醉。云扶灵驾欻若归。
天意留顾,万福如山委。
便御丹阙,布为皇泽,与民熙熙。
远观唐虞,未有如兹盛礼。愿常遇鸣銮,三岁亲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