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岁镌岩句,今看亦隐苔。
可知无住相,胜处且迟回。
花雨当春落,山容识我来。
钟声几杵静,经帙大乘开。
忍草庭中茁,禅枝道者栽。
长城信佳作,谁得议琼杯。
前岁镌岩句,今看亦隐苔。
可知无住相,胜处且迟回。
花雨当春落,山容识我来。
钟声几杵静,经帙大乘开。
忍草庭中茁,禅枝道者栽。
长城信佳作,谁得议琼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步入灵岩寺西边的石路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的宁静感受。首联“前岁镌岩句,今看亦隐苔”,以“镌岩句”暗示过去对这里的赞美,而今“亦隐苔”的景象则透露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接着,“可知无住相,胜处且迟回”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无常变化的理解,以及在美好之地停留欣赏的意愿。
颔联“花雨当春落,山容识我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花开如雨,山色因人而异的情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颈联“钟声几杵静,经帙大乘开”,通过钟声的宁静与佛经的开启,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心灵净化的氛围。
尾联“忍草庭中茁,禅枝道者栽。长城信佳作,谁得议琼杯”,以“忍草”、“禅枝”象征修行与智慧的成长,长城作为佳作的比喻,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高度肯定,同时也暗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谁得议琼杯”则以酒会比喻,表达了对精神满足与生活享受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和审美情趣的高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