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不可见,巍然但孤峰。
特立亘万古,气压诸山雄。
黄帝久得仙,游行跨飞龙。
至今世俗传,尚指辇路通。
颇如升天桧,追求白鹿踪。
常言贵荒唐,厥见真儿童。
顾惟此山奇,实宜仙所宫。
水声来冷风,和以万本松。
客枕久未稳,笙箫满虚空。
颇疑九成音,不在二典中。
但恐蚩尤旗,晔晔舒长虹。
虽能独不死,忍视斯民穷。
君看涿鹿战,万古蒙其功。
鼎湖何足道,帝德弥苍穹。
鼎湖不可见,巍然但孤峰。
特立亘万古,气压诸山雄。
黄帝久得仙,游行跨飞龙。
至今世俗传,尚指辇路通。
颇如升天桧,追求白鹿踪。
常言贵荒唐,厥见真儿童。
顾惟此山奇,实宜仙所宫。
水声来冷风,和以万本松。
客枕久未稳,笙箫满虚空。
颇疑九成音,不在二典中。
但恐蚩尤旗,晔晔舒长虹。
虽能独不死,忍视斯民穷。
君看涿鹿战,万古蒙其功。
鼎湖何足道,帝德弥苍穹。
这首宋代诗人胡升的《仙都山》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山川景象。首句“鼎湖不可见,巍然但孤峰”展现了仙都山的崇高与孤独,仿佛是传说中的仙人居所。接下来的诗句“特立亘万古,气压诸山雄”强调了山峰的永恒与威严,暗示着黄帝神话的痕迹。
诗人提及黄帝乘龙升仙的故事,以及世人对仙都山的向往,将其比喻为“升天桧”,追寻仙踪。然而,“颇如贵荒唐,厥见真儿童”又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童真,暗示山的奇特魅力超越了凡尘。
“水声来冷风,和以万本松”描绘了山间清幽的环境,笙箫之声在空旷中回荡,似乎有仙乐飘渺。诗人认为这里的音乐可能超越了人间的乐律,甚至可能与古代的九成之音相媲美。
最后,诗人借“但恐蚩尤旗,晔晔舒长虹”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关注,虽然仙都山有神奇力量,但仍忧虑人间的不公。他以涿鹿之战的历史寓言结尾,指出即使有仙人之力,也不能忽视民众的困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赞美了仙都山的神秘与仙气,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