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仁圣万国归,天马来自西海西。
元云披身玉两蹄,高踰六尺修倍之。
七度海洋身若飞,海左海右雷霆随。
天子晓御慈仁殿,天风忽来天马见。
龙首凤臆目如电,不用汉兵三十万,有德有归四海羡。
天马来,庶政平。
天子仁圣万国清,臣愿作歌万国听。
天子仁圣万国归,天马来自西海西。
元云披身玉两蹄,高踰六尺修倍之。
七度海洋身若飞,海左海右雷霆随。
天子晓御慈仁殿,天风忽来天马见。
龙首凤臆目如电,不用汉兵三十万,有德有归四海羡。
天马来,庶政平。
天子仁圣万国清,臣愿作歌万国听。
这首《天马歌》由元代诗人欧阳伯恭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天马的非凡形象及其对天子仁政的象征意义。
开篇“天子仁圣万国归,天马来自西海西”,以天子的仁德和天马的神奇来源开篇,预示着天马将带来祥瑞与和平。接着,“元云披身玉两蹄,高踰六尺修倍之”描绘了天马的神异外貌,其身披云雾,玉蹄高耸,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气质。随后,“七度海洋身若飞,海左海右雷霆随”进一步强调了天马的飞行速度与力量,仿佛在海上自由翱翔,身后伴随着雷鸣声,彰显其威严与神秘。
“天子晓御慈仁殿,天风忽来天马见”描述了天马与天子的相遇,天风的突然降临使得天马现身于慈仁殿前,这一场景充满了神圣与庄严的气息。接下来,“龙首凤臆目如电,不用汉兵三十万,有德有归四海羡”通过比喻,赞美了天马的英姿与天子的德行,认为天马的出现不仅不需要庞大的军队,更是四海之内的民众所羡慕的象征。
最后,“天马来,庶政平。天子仁圣万国清,臣愿作歌万国听”表达了诗人对于天马到来后天下太平、政治清明的期待,以及希望以此诗歌传达给全世界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天马的形象,寄托了对理想君主与和谐社会的向往,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对于道德与理想的追求。
翠筱波微,银钩挂,暝色渐迷烟树。
湘栏还倚遍,向绿阴芳砌,几回闲步。
楼角疏星,柳梢淡月,暗记篆香新炷。
被鹃魂唤起,剩蛛网飞红,燕泥零絮。
又独检芸奁,展冰丝纸,赋春归句。栋花风信暮。
望天外、极断峰回浦。
漫赢得、青衫泪湿,玉笛声寒,凄凉谱出霖铃雨。
怅小屏曲谢,浑不似、旧曾经处。更休问、愁何许。
莺花短梦,都付阳关倦旅。销尽黯然离绪。
英风侠气,笑蛾眉也似,江南人物。
妆罢韬钤书对展,绿字香生椒壁。
手握灵珠,胸藏慧剑,俊眼光如雪。
同心借箸,奇哉儿女人杰。
难得姊妹齐肩,环姿相照,并蒂双花发。
一缕炉烟喷鹊尾,仿佛阵云明灭。
人已飞仙,事经尘劫,凋尽姮娥发。
抽觞吊古,吴宫何处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