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镜磨秋水,红衣退藕花。
朅来寻五柳,端欲问三车。
浊酒休论限,浮生定有涯。
比封千户竹,鼓吹一湖蛙。
青镜磨秋水,红衣退藕花。
朅来寻五柳,端欲问三车。
浊酒休论限,浮生定有涯。
比封千户竹,鼓吹一湖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青镜磨秋水”,以“青镜”比喻清澈的秋水,仿佛一面打磨过的镜子,映照出秋天的宁静与纯净。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澄明。
“红衣退藕花”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荷花比作穿着红衣的女子,生动地描绘了荷花在秋风中逐渐凋谢的情景,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生命的短暂感。
“朅来寻五柳,端欲问三车”两句,借用了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和《庄子·外物》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的心愿。同时,“问三车”也暗含了对智慧和知识的探索与追求。
“浊酒休论限,浮生定有涯”则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豁达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限制和无常,诗人选择以一杯浊酒自适,不为外界所累,认识到生命终有尽头,因此更加珍惜当下,寻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最后,“比封千户竹,鼓吹一湖蛙”以竹林和青蛙的景象结束全诗,竹林象征着高洁和坚韧,青蛙的鼓噪声则是自然界的生命之歌。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略带野趣的世界,呼应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深意,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王笔活鸾凤,谢诗生芙蓉。
学筵开绛帐,谈柄发洪钟。
粉署见飞鵩,玉山猜卧龙。
遗风丽清韵,萧散九原松。
麈尾近良玉,鹤裘吹素丝。
坏陵殷浩谪,春墅谢安棋。
京口贵公子,襄阳诸女儿。
折花兼踏月,多唱柳郎词。
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
懒逐妆成晓,春融梦觉迟。
鬓轻全作影,嚬浅未成眉。
莫信张公子,窗间断暗期。
花红兰紫茎,愁草雨新晴。
柳占三春色,莺偷百鸟声。
日长嫌辇重,风暖觉衣轻。
薄暮香尘起,长杨落照明。
世机消已尽,巾屦亦飘然。
一室故山月,满瓶秋涧泉。
禅庵过微雪,乡寺隔寒烟。
应共白莲客,相期松桂前。
兰亭旧都讲,今日意如何。
有树关深院,无尘到浅莎。
僧居随处好,人事出门多。
不及新春雁,年年镜水波。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叠鼓辞宫殿,悲笳降杳冥。
影离云外日,光灭火前星。
邺客瞻秦苑,商公下汉庭。
依依陵树色,空绕古原青。
东府虚容卫,西园寄梦思。
凤悬吹曲夜,鸡断问安时。
尘陌都人恨,霜郊赗马悲。
唯余埋璧地,烟草近丹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