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曾相约,春江草阁中。
拟闻清啸足,兼与老禅通。
破浪浮扬子,看山失皖公。
无由登彼岸,人世易西东。
去岁曾相约,春江草阁中。
拟闻清啸足,兼与老禅通。
破浪浮扬子,看山失皖公。
无由登彼岸,人世易西东。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升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辛亥秋遇沈从弱于石埭遂往白门相期归路访其安庆家居兼取药地和尚近耗明年归舟经过乘风不及登岸为之怅然》。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去岁曾相约”,点明了诗人与友人沈从弱去年有过约定。接着“春江草阁中”描绘了两人相聚的地点,营造出一种温馨而自然的氛围。接下来的“拟闻清啸足,兼与老禅通”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清雅之音的喜爱,也暗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精神交流和心灵契合。
“破浪浮扬子,看山失皖公”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通过“破浪”与“浮扬子”的动态描写,以及“看山”与“失皖公”的视觉变化,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这里的“扬子”和“皖公”可能指的是具体的地点或象征性的意象,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最后,“无由登彼岸,人世易西东”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因未能与友人再次相见而产生的遗憾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两句以“彼岸”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隔阂,以及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无奈,深刻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阖闾城西岁云暮,梅花开遍江村路。
暗香深处祖筵开,饯送衣冠皆旧故。
多君早年富文学,献艺词场称独步。
一官掌教赵州城,坐拥寒毡守清素。
诸生济济遂乐育,法阐苏湖旧程度。
光浮五彩笔生花,高折桂枝惊老兔。
西江此行喜升秩,身沐恩荣沾雨露。
玉堂金马后为期,接踵夔龙筵□鹭。
本心全德今古稀,颜子三月能不违。
唐虞尧舜犹有病,博施济众其庶几。
君家搆堂最高爽,杏花深处通来往。
不求名利只探医,孜孜方寸为仁广。
世传□药如宋清,参芩附术收来精。
囊中积券焚已欠,炉内养砂功已成。
刀圭入内沉疴释,百年庆泽由君积。
谁云卢扁独超群,会看青史书奇绩。
唐虞时世无烽火,九州四海皆安妥。
中吴自昔到如今,俗厚风淳民庶夥。
君家水木传流芳,仁义广布名昭彰。
绵延庆泽天所赐,桥梓挺秀芝兰香。
水天新搆□轮奂,学礼学诗童与冠。
晨昏又戏老莱衣,六曲屏前影撩乱。
太丘孙子亲义孚,即景□作丹青图。
儒林歌咏妙声调,连珠叠玉光华敷。
我与陈君交最久,别赋长诗为呈丑。
人间此乐非偶然,庆贺登堂劝春酒。
君家远祖封留侯,赤松有道曾从游。
神仙一得遂高举,乌兔来往三千秋。
东吴衍派见孙子,古心古貌追前脩。
庵居小结趣雅淡,荣辱两忘无外求。
吴天万里照南极,蒖草丁叶庭前抽。
蟠桃开宴庆初度,□节翠旗来十洲。
辟尘有迟辟寒玉,光彩绚□珊瑚钩。
别有仙翁□白兔,不惟老子骑青牛。
金盘献果服饵后,稳驾玄鹤骖苍虬。
青松化石石不烂,沧海生尘尘自浮。
麻姑订约几时到,分付老人重下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