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漏岩壑,洪波压素流。
巢居倾野聚,穷乡鲜一留。
樵子挥长斧,渔人刺小舟。
纷纷碧渚际,历乱自相雠。
渔人谓樵子,此利固渔收。
溪山应有界,云何出位谋。
诸樵但摇首,连臂歌薪槱。
林峦岂余爱,尔亦缘木求。
我闻斯语辩,永叹世情偷。
满目悲陵谷,伤心畏戟矛。
谁能驱垄断,孰与破侵牟。
解维辞二物,鼓棹向群鸥。
积雨漏岩壑,洪波压素流。
巢居倾野聚,穷乡鲜一留。
樵子挥长斧,渔人刺小舟。
纷纷碧渚际,历乱自相雠。
渔人谓樵子,此利固渔收。
溪山应有界,云何出位谋。
诸樵但摇首,连臂歌薪槱。
林峦岂余爱,尔亦缘木求。
我闻斯语辩,永叹世情偷。
满目悲陵谷,伤心畏戟矛。
谁能驱垄断,孰与破侵牟。
解维辞二物,鼓棹向群鸥。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山间景象的壮丽与渔樵生活的艰辛。开篇“积雨漏岩壑,洪波压素流”,以雨水倾泻、洪水泛滥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磅礴力量。接着“巢居倾野聚,穷乡鲜一留”两句,通过描述人们因洪水而被迫聚集在高处的巢居生活,表现了自然灾难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樵子挥长斧,渔人刺小舟”描绘了渔夫和樵夫各自忙碌的场景,前者在山林中砍伐木材,后者在水上捕鱼,两者虽职业不同,但都在为生计奔波。接下来的“纷纷碧渚际,历乱自相雠”则以纷乱的景象暗示了生活的不易与竞争的残酷。
诗人通过“渔人谓樵子,此利固渔收”这一对话,探讨了利益与合作的关系,指出虽然各有各的生计,但也存在着相互依赖的一面。然而,“溪山应有界,云何出位谋”则提出了对超越界限、破坏和谐行为的质疑。
“诸樵但摇首,连臂歌薪槱”描绘了樵夫们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他们以歌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林峦岂余爱,尔亦缘木求”则表达了对追求物质利益行为的反思,指出这种行为可能违背了对自然的尊重。
最后,“我闻斯语辩,永叹世情偷”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对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可能忽视道德与和谐的担忧。“满目悲陵谷,伤心畏戟矛”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忧患意识,将个人的忧虑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谁能驱垄断,孰与破侵牟”表达了对消除不公、促进公平正义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