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送春亦寻常,今年送春意自伤。
杨柳叶生晴处少,蔷薇花在雨中香。
东郊酒尽难教住,南浦情深不忍忘。
为嘱隔年好风景,早将梅信报林塘。
昔年送春亦寻常,今年送春意自伤。
杨柳叶生晴处少,蔷薇花在雨中香。
东郊酒尽难教住,南浦情深不忍忘。
为嘱隔年好风景,早将梅信报林塘。
这首《送春》由明末清初诗人王邦畿所作,情感细腻,描绘了送别春天时的复杂心情与自然景象。
首联“昔年送春亦寻常,今年送春意自伤”,对比往年送春的平淡无奇与今年送春时内心的哀伤,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季节更迭的感慨,以及对春天即将逝去的不舍之情。
颔联“杨柳叶生晴处少,蔷薇花在雨中香”,通过杨柳和蔷薇这两种春天的典型植物,描绘了春日的景象。杨柳在晴天生长的叶子稀少,象征着春天的短暂;而蔷薇在雨中散发出香气,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易逝。
颈联“东郊酒尽难教住,南浦情深不忍忘”,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在东郊饮酒欢聚,却因不舍春天离去而难以离开;在南浦(多指送别之地)的情谊深厚,让人难以忘怀。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离别的无奈。
尾联“为嘱隔年好风景,早将梅信报林塘”,诗人希望能在来年再次欣赏到美好的风景,并提前通过梅花的消息告知林塘,表达了对未来重逢春天的期待与憧憬。
整体而言,《送春》一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对春天的深情厚意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随柳参差破绿芽,此中依约欲飞花。
春光是处伤离思,何况归期未有涯。
始看菊蕊开篱下,又见梅花寄岭头。
揽辔巴西官局冷,几凭春酒沃乡愁。
花品姚黄冠洛阳,巴中春早羡孤芳。
不知别有栽培力,流咏新诗与激昂。
箭飞峡中水,锯立峡中石。
峡与水为隘,水与石相击。
濆为生险艰,声发甚霹雳。
三老航一叶,百丈空千尺。
苍黄徒尔为,倏忽何可测。
篙之小难制,戙之独有力。
猗嗟戙之为,彬彬坚且直。
有如用武人,森森矗戈戟。
有如敢言士,落落吐胸臆。
拯危居坦夷,济险免兢惕。
志彼哲匠心,俾其来者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