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封侯事已非,闺中少妇葬征衣。
玉门关内多边马,纵有游魂不敢归。
仗剑封侯事已非,闺中少妇葬征衣。
玉门关内多边马,纵有游魂不敢归。
这首诗名为《陇西行(其二)》,由明代诗人徐熥所作。通过“仗剑封侯事已非,闺中少妇葬征衣”这两句,诗人描绘了一幅战争与离别交织的画面。首句“仗剑封侯事已非”暗示了历史上的英雄豪杰追求功名利禄的时代已经过去,言外之意是说,如今的战争不再是为了封侯拜相,而是充满了无尽的牺牲和悲凉。次句“闺中少妇葬征衣”则将视角转向了战争背后的家庭,展现了战争对普通百姓尤其是女性的深重影响。少妇因丈夫或亲人的战死而不得不埋葬他们的征衣,这一场景既凄美又悲壮,体现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巨大痛苦。
后两句“玉门关内多边马,纵有游魂不敢归”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玉门关是中国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这里不仅象征着边疆的遥远与险恶,也寓意着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即使有亡魂想要逃离战场,回到家乡,也无法实现,因为战争的阴影笼罩着一切,连灵魂都无法逃脱。这两句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对生命的剥夺,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切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海天在我东,胡为伏暗室?
容忍久不决,奇境真自失。
庸流那辨此,此秘待余发。
君看五尺地,概若收溟渤。
閒来一据案,意气与天逸。
滔天自横流,而我方抱膝。
窗閒独偃蹇,万象绕诗笔。
竖儒奋清狂,作事众尤憟。
前身疑幼安,遁世送日月。
湿云重难起,雨气夜不小。
河堤决屋顶,汹汹遂至晓。
新凉睡味美,惊觉讶非早。
披衣趣具食,杂进殊草草。
出门沟浍溢,未敢怯途潦。
因思宵来势,疑恐小楼倒。
楼前甫拆屋,东北豁可瞭。
斜风时潇潇,远树淡袅袅。
低头或终日,书史粗省了。
近来罢午餐,薄粥润吻燥。
朝夕出无车,纵步自轻矫。
他人笑吾吝,彼浅恶知道。
壮夫事事可,妙赏恃怀抱。
使吾行负担,亦足营一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