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之影侏儒形,蜣螂运垢誇筑城。
筑城万仞抵寸壁,已尽平生拔山力。
防风髑髅混沌胎,微窍可凿通天台。
风雷下驻木公驾,掌上黄河一丝泻。
猕猴之影侏儒形,蜣螂运垢誇筑城。
筑城万仞抵寸壁,已尽平生拔山力。
防风髑髅混沌胎,微窍可凿通天台。
风雷下驻木公驾,掌上黄河一丝泻。
这首诗以奇特的意象和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与力量的世界。首先,诗人将猕猴、侏儒、蜣螂等自然界的生物融入到一个宏大的场景中,通过它们的形象来象征不同的力量与智慧。猕猴之影侏儒形,形象地描绘了小生物在大世界中的渺小与坚韧;蜣螂运垢夸筑城,则寓示着看似微不足道的力量在特定情境下的巨大作用。
接着,诗人通过“筑城万仞抵寸壁”这一夸张的描述,展现了构筑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然而,“已尽平生拔山力”,又暗示了这种努力最终可能面临的局限与挫败感。这样的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更为丰富,既有对奋斗精神的赞美,也隐含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随后,诗人引入了防风、髑髅、混沌等神话元素,以及木公驾、黄河等自然景观,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幻想世界。防风髑髅混沌胎,微窍可凿通天台,这些意象充满了神秘色彩,仿佛在探索宇宙的奥秘,揭示了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无限好奇与渴望。
最后,“风雷下驻木公驾,掌上黄河一丝泻。”这两句诗运用了动态与静态的对比,描绘了一幅壮观而静谧的画面:风雷停歇,木公驾驭着某种力量,黄河之水在掌中流淌。这种景象既体现了自然之力的雄伟,也蕴含了掌控与平衡的哲理,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独特的意象组合与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量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和谐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三何富年少,任侠轻王侯。
失意睚眦间,匕首动相雠。
追兵捷飞影,亡命向边州。
一身百技绝,幕府先见收。
七奔乐浪郡,百战黑山头。
数奇业不就,蒙茸惟敝裘。
枕戈三十载,崎岖还故丘。
生存及恩寡,亲旧如云浮。
穷达固有命,分义良所谋。
何为自放浪,坎轲怀百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