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说韶光好,关心别有愁。
雨悭禾未种,土渴麦难抽。
吏牍勤披检,民风肆访求。
寻芳游冶子,争识庙堂忧。
谩说韶光好,关心别有愁。
雨悭禾未种,土渴麦难抽。
吏牍勤披检,民风肆访求。
寻芳游冶子,争识庙堂忧。
这首诗名为《春愁》,是明代诗人于谦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春日时光的美好外表下隐藏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忧虑。首句"谩说韶光好"看似赞美春天的美好,但紧接着的"关心别有愁"则揭示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他关注的是农事,雨量不足使得稻谷还未播种,土地干涸导致小麦难以生长,这些都是民生疾苦的体现。
诗人进一步通过"吏牍勤披检"描述自己忙碌于政务,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民风肆访求"则表明他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这样的努力并未被一般人理解,"寻芳游冶子,争识庙堂忧"暗示了普通民众可能更关注个人享乐,而不理解官府为国计民生所承受的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春光为背景,寓言式地反映了诗人作为官员在春日里的深沉忧虑和责任感,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忧国忧民情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