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争持曲米春,阗阗花底凑游人。
同盟非是新倾盖,巧匠谁云老斲轮。
倚竹岂无人拾翠,凌波谁想袜生尘。
后期直待荷花发,欲唤轻裾上舞茵。
到处争持曲米春,阗阗花底凑游人。
同盟非是新倾盖,巧匠谁云老斲轮。
倚竹岂无人拾翠,凌波谁想袜生尘。
后期直待荷花发,欲唤轻裾上舞茵。
这首诗描绘了热闹的春日聚会场景,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欢愉氛围。诗人以“曲米春”象征美酒佳酿,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花下畅饮、欢聚一堂的情景。通过“争持”二字,形象地刻画出众人争相品尝美酒的热烈场面。
“同盟非是新倾盖”,意指虽然相聚之人可能并非初次相识,但彼此间却如同老友般亲密无间,强调了友情的深厚与自然。而“巧匠谁云老斲轮”则以比喻手法,赞美了聚会中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老者,仿佛他们手中的工具(斲轮,即雕刻车轮的工具)也充满了智慧与灵性。
“倚竹岂无人拾翠,凌波谁想袜生尘”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聚会的细节与参与者的状态。倚靠竹子的女子或许在寻找珍贵的绿叶(翠),而行走在水边的女子,其袜子似乎未曾沾染丝毫尘土,暗示了她们优雅的姿态与轻盈的步伐。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美的细腻观察与欣赏。
最后,“后期直待荷花发,欲唤轻裾上舞茵”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他希望在荷花盛开之时,再次邀请大家共聚一堂,享受更加欢乐的时光。这里的“舞茵”可能指的是铺满花朵的地面,预示着一个充满生机与喜悦的聚会场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聚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人生活的闲适与乐趣,以及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
咸淳博学有名儒,先泽犹存五世余。
晓日枫廷催入觐,春风花县听恩除。
山中好着青箱录,淮上谁传玉海书。
老我天涯曾作客,欲因相见定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