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农畏生客,久习始渐驯。
过予论田事,词鄙理多真。
居安不识患,幸为荒僻民。
天或水旱偏,有粟储朽陈。
递言及时变,摇首意若瞋。
谓渠称官家,当系皇家身。
食禄昧其素,曷由风儿孙?
斯言虽戆拙,具见直道存。
村农畏生客,久习始渐驯。
过予论田事,词鄙理多真。
居安不识患,幸为荒僻民。
天或水旱偏,有粟储朽陈。
递言及时变,摇首意若瞋。
谓渠称官家,当系皇家身。
食禄昧其素,曷由风儿孙?
斯言虽戆拙,具见直道存。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通过村民与诗人的对话,展现了乡村社会的淳朴与现实的挑战。
诗人首先提到村农对陌生人的戒备,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才逐渐习惯和信任。这反映了乡村社会的封闭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密性。接着,村民与诗人讨论农田事务,虽然言语粗俗,但道理却十分实在,体现了乡村生活的直接与质朴。
诗人进一步揭示了村民的乐观与悲观并存的心态。在安定的生活中,他们未预见未来的困难,庆幸自己成为偏远地区的居民。然而,面对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时,他们发现储存的粮食可能已经腐烂陈旧,显示出资源的有限与脆弱。
诗人通过村民之口,提出对官员的质疑,认为他们领取俸禄却未能为百姓谋福利,担心这种现象会传递给后代。这反映了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批判,以及对官员责任的期待。
最后,尽管村民的话语显得愚直,但其中蕴含着坚持真理的精神,体现了对社会公正的追求。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深度,同时也提出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