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要明心地印,更须阴阳同行。
不能及物只为身。小乘无智慧,大道几时成。
一种贡高夸自会,妄言眩惑人情。
只图博取利和名。不思生死苦,万劫路冥冥。
学道要明心地印,更须阴阳同行。
不能及物只为身。小乘无智慧,大道几时成。
一种贡高夸自会,妄言眩惑人情。
只图博取利和名。不思生死苦,万劫路冥冥。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牧常晁的《临江仙》,主要探讨了修道与修行的真谛。诗中强调了学习道法首先要明了内心的真理,即“心地印”,并且指出修炼时需要兼顾阴阳平衡。诗人批评那些只关注自身利益,缺乏大智慧的人,他们自以为是,用虚妄之言迷惑他人,追求名利而非生死大道。最后,诗人警示世人,若不深思生死苦痛,将陷入永无止境的轮回之中。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修道者的正确态度和世俗人心的偏差,具有一定的哲理深度。
佘子去吾久,行藏今若何。
黄山住实近,白发尔应多。
身以烟霞癖,心通日月和。
龟蒙元倚钓,康节竟成窝。
林壑潜虬日,江湖放鹢过。
乡人钦杖屦,世路笑风波。
初度临萸菊,高筵敞薜萝。
橘陈屈子颂,鹤拟李生歌。
日落峰回色,云香客半酡。
寿杯思欲把,惆怅隔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