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霜后半凋残,壁下蛩吟不奈寒。
多少朱门尽豪俊,十年掉臂不相干。
菊花霜后半凋残,壁下蛩吟不奈寒。
多少朱门尽豪俊,十年掉臂不相干。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萧瑟景象,通过对比朱门豪俊与自然界的凄凉,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句“菊花霜后半凋残”,以菊花凋零的形象,象征着秋天的来临,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衰败与自然规律的无情。菊花在霜后凋零,一半的生命力消逝,给人以悲凉之感。
次句“壁下蛩吟不奈寒”,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寒冷与凄清。蟋蟀在墙壁下哀鸣,它们的声音无法抵抗严寒,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助。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蟋蟀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第三句“多少朱门尽豪俊”,转而关注社会上层的繁华与权力。朱门指的是富贵人家的大宅门,豪俊则指那些权贵与才子。这句话看似赞美,实则暗含讽刺,暗示这些所谓的豪俊在面对自然的严酷时,显得无能为力。
最后一句“十年掉臂不相干”,揭示了社会的冷漠与人性的疏离。掉臂即甩手,表示放弃或不关心。这句话意味着,尽管社会上有权有势的人们生活富足,但他们对于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底层人民的苦难却视而不见,表现出一种道德上的冷漠与自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批判,展现了元末明初社会的复杂面貌。
高楼灯火,已四更天气。吴语喁喁也嫌碎。
者新居颇好,旧恨堪销,壶漏尽、侬待整帆行矣。
从今梳洗罢,收拾筝箫,匀出工夫学书字。
鸩鸟倘欺鸾,第一难防,须嘱咐、莺媒回避。
只此际、萧郎放心行,向水驿寻灯,山程倚辔。
梦断秋无际。滞幽人、一天残照,苍凉诗意。
何处帘栊何处院,金管玉箫浓醉。
有词客、如云而至。
侬有词场云水外,但凭栏、送尽征鸿字。
芳讯杳,九华佩。春人只为春愁死。
几曾谙、篱边酒冷,笛边风起。
性懒情多兼骨傲,直得销魂如此。
与涧底、孤松一例。
谁料平原佳公子,也一般、识得秋滋味。
秋士怨,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