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临水送将归,去住心情只自知。
明日红尘车马地,可能无念出山时。
登山临水送将归,去住心情只自知。
明日红尘车马地,可能无念出山时。
这首诗描绘了登山临水之际,诗人送别友人离去的场景。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深厚,去者和留者都深知彼此的心境。诗人望着友人即将踏入繁华的红尘世界,车水马龙,心中不禁生出疑问:在那样的环境中,友人是否还能保持出世之心,想起山中的宁静与淡泊呢?这是一首寓含哲理的送别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尘世纷扰的反思。梁储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深沉而富有哲思的画面。
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晴风小。
湿锚楼台,酿寒城阙,不见春红吹到。
徽茫越峤,但半冱云根,半销沙草。
为问鸥边,而今可有晋时棹?
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
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
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
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
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
朅[1]来真悔何事?
不读十年书。
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
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余。
千古意,君知否?
只斯须。
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
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文字联交谊,相逢有宿缘(前年五月,南社同人雅集湖上,如识先生)。
社盟称后学(先生长余三十二岁),科第亦同年(岁壬寅,余与先生同应浙江乡试,先生及第)。
抚碣伤禾黍(今岁余侍先生游孤山,先生抚古墓碑,视皇清二字未磨灭,感喟久之),怡情醉管弦(孤山归来,顾曲于湖上歌台)。
西湖风月好,不慕赤松仙(近来余视见世为乐土,先生亦赞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