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催宣召,传呼入翰林。
堂高初上玉,带重更垂金。
烦悉周公诰,丁宁葛亮心。
调元知有日,天意向君深。
闻道催宣召,传呼入翰林。
堂高初上玉,带重更垂金。
烦悉周公诰,丁宁葛亮心。
调元知有日,天意向君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翌的作品,名为《贺陈内翰去非三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祝贺诗,写的是对陈内翰被召入翰林学士院的庆祝。
"闻道催宣召,传呼入翰林" 表明陈内翰接到了朝廷的征召命令,他将要进入翰林学士院。这是一个非常荣耀的事情,因为翰林学士院是皇帝的顾问团队,其中的成员都是国家级的文学和文化专家。
"堂高初上玉,带重更垂金"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翰林学士院宏伟壮丽的建筑和陈内翰佩戴的官服。玉和金在这里代表着尊贵和富贵,这是对陈内翰新职位的一种象征性描述。
"烦悉周公诰,丁宁葛亮心"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陈内翰能够像古代圣贤那样,勤勉尽责,同时保持清醒冷静的心态。周公和葛亮都是历史上的智者,周公是西周初期的重要政治家,而葛亮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
"调元知有日,天意向君深"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陈内翰未来的美好祝愿。这里的“调元”指的是调整根本,即希望陈内翰能够从根本上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天意向君深”则意味着天命或天意对陈内翰有更深远的安排,预示着他未来可能会有更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内翰新职位的描写,以及对他的期许和祝愿,展现了诗人对朋友仕途升迁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文人的价值观和他们对于朝廷官职的尊崇。
渊明非嗜酒,爱此醉中真。
谓言忘忧物,中有太古涥。
回首市朝中,万事牛毛新。
去年持使节,悠悠过西秦。
宫阙随飞烟,衣冠化埃尘。
当时凭轼士,慷慨嗟徒勤。
所以山林客,乐与鱼鸟亲。
西登太华顶,旷望长河津。
寄谢三峰云,聊欲滥吾巾。
誓将从此去,笑谢当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