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缘溪溯,两峰排闼开。
向年曾屡访,今岁却初来。
雨后松姿翠,春前杏意皑。
最欣跋马处,曾不惹轻埃。
一水缘溪溯,两峰排闼开。
向年曾屡访,今岁却初来。
雨后松姿翠,春前杏意皑。
最欣跋马处,曾不惹轻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天成寺的旅程,以及到达后的所见所感。首句“一水缘溪溯”以流水为引子,暗示了旅程的开始,沿着溪流而上,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意味。接着“两峰排闼开”,生动地描绘了山峰在眼前展开的壮观景象,仿佛是特意为旅人敞开门户,展现大自然的雄伟与慷慨。
“向年曾屡访,今岁却初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天成寺的熟悉与新奇感。虽然他曾多次造访,但这次却是初次,或许是因为季节的变化或是心境的不同,使得这次的体验格外新鲜和令人期待。
“雨后松姿翠,春前杏意皑”则将视线转向了自然景观。雨后的松树更加翠绿,春未至时的杏花却已满枝皑皑,这两幅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更替。
最后,“最欣跋马处,曾不惹轻埃”表达了诗人对旅程中某处特别的喜爱,这里没有尘埃,意味着心灵的纯净与宁静。这不仅是对环境的赞美,也是对内心状态的追求——在忙碌与喧嚣之外,寻找一片净土,让心灵得以休憩与净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