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暑夕三首·其二》
《暑夕三首·其二》全文
宋 / 王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枕石云边睡一场,藓花泉洞碧松香。

朱门正役风车苦,不识山中有此凉。

(0)
翻译
枕着山石在云边小憩,享受一场清凉的梦境。
苔藓和泉水洞穴中弥漫着碧绿松树的香气。
注释
枕石:靠着石头。
云边:山崖边。
睡一场:小憩一会儿。
藓花:长满苔藓的花朵。
泉洞:泉水环绕的洞穴。
碧松香:碧绿松树散发的香气。
朱门:富贵人家。
正役:正在忙碌。
风车:指农田里的风车(可能暗示劳作)。
苦:辛苦。
不识:不知道。
山中:山里。
此凉:这样的清凉。
鉴赏

诗人以“枕石云边睡一场,藓花泉洞碧松香”开篇,营造出一种山中清凉宁静的氛围。这里的“枕石”指的是在岩石旁边休息,“藓花”则是生长在湿润环境中的苔藓,它们常伴随着泉水和碧绿的松树,散发出淡雅的香气。这种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

“朱门正役风车苦”一句,则是对与山中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人间繁华生活的一种描绘。“朱门”通常指的是富贵人家的门槛,这里暗示了都市中的喧嚣和劳累。诗人通过“风车苦”的形象,传达出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的辛酸和疲惫。

最后,“不识山中有此凉”一句,表明诗人对于山中清凉世界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一种逃离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这句话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在强调山中的自然环境与都市生活之间的对比和冲突。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山中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世界的向往。同时,它也启示读者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之外,还有另一种简单而纯净的生存方式可供选择。

作者介绍

王镃
朝代:宋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猜你喜欢

阅滇系杂录永明旧事

东方日出耀沧溟,牛角山河爝火荧。

孱主爪牙群盗贼,蛮天歌哭小朝廷。

赭陉台畔云都散,旧晚坡前草尚青。

谁把奇功觅封赏,金蝉风雨不堪听。

(0)

岁歉感怀·其一

吴楚伤心雨,江湖极目波。

逢人闻太息,卒岁更如何。

积涨龟鱼喜,寒原鸿雁多。

方知饱粗粝,未可动悲歌。

(0)

自盱眙至金陵道中作·其三

江流何呼汹,浮梁朵动摇。

解装古棠邑,落日上轻舠。

水痕涨初落,木杪悬菱菱。

鬖髿紫须垂,乃长枯杨腰。

十室九空壁,野风吹屋茅。

目击实可惨,况闻千里遥。

明月照溶㵝,瓜山浮一瓢。

荧荧苇间火,疑有惊魂嗥。

此乡称膏腴,天吴偶肆骄。

哀鸿盍归来,春麦亟荷锹。

回首望吾乡,五坝频增高。

嗟哉滨淮田,岁岁沈波涛。

(0)

将赴易州晚出都门度芦沟途中作

长河水落古桑乾,匹马来过日已残。

五里风沙新店近,一更霜柝暮天寒。

荒云似岫当头列,秃树疑人对面看。

于役有期迟不得,兼程待晓趣征鞍。

(0)

园居即事·其一

深惭堂构负贻谋,检校琅函觅好修。

竹树渐看三径满,琴樽幸藉一毡留。

析疑烛剪宵中雨,学画山呈老外楼。

逸兴更邀群季咏,惯搜癖事互拈阄。

(0)

过王兰泉侍郎三泖渔庄感旧

湖海论诗日,惟余最少年。

大名安石动,小友步舒怜。

竹里曾悬榻,花间屡泊船。

渔庄今日路,肠断落星边。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