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月叫残蟋蟀,西风落尽梧桐。
满耳秋声不寐,寂寥延伫庭中。
凉月叫残蟋蟀,西风落尽梧桐。
满耳秋声不寐,寂寥延伫庭中。
这首《秋夜》由明代诗人赵完璧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画面。诗中通过“凉月”、“残蟋蟀”、“西风”、“落尽梧桐”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秋季的萧瑟与凄清。
首句“凉月叫残蟋蟀”,以“叫”字赋予月光以生命,仿佛月光下有蟋蟀在低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次句“西风落尽梧桐”,西风劲吹,梧桐叶纷纷落下,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肃杀之气,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
后两句“满耳秋声不寐,寂寥延伫庭中”,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满耳都是秋日的声音,却难以入眠,诗人独自站在庭院中,感受着这份寂寥与延宕。这里的“不寐”不仅指身体上的无法入睡,更深层地表达了心灵上的孤独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秋夜的独特魅力,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赵完璧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人心弦的秋夜图景,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对时间、对生命深刻的感悟。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
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