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至日忆长安,两地威仪尽汉官。
台近凤凰云物适,梦回鳷鹊曙光寒。
黄钟雅调知音少,白雪高才欲和难。
独坐玉亭怀旧侣,疏篁移月过阑干。
秣陵至日忆长安,两地威仪尽汉官。
台近凤凰云物适,梦回鳷鹊曙光寒。
黄钟雅调知音少,白雪高才欲和难。
独坐玉亭怀旧侣,疏篁移月过阑干。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佐所作的《至日斋居次顾东桥韵》。诗中描绘了作者在至日(冬至)时,身处斋居之中,回忆起长安的威仪与汉官之风,以及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首联“秣陵至日忆长安,两地威仪尽汉官。”开篇即点明主题,秣陵(今南京)与长安(今西安),两地虽相隔万里,但都承载着深厚的汉文化传统,威仪庄重,如同汉官一般。这里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两地文化的敬仰之情。
颔联“台近凤凰云物适,梦回鳷鹊曙光寒。”进一步展开画面,将场景设定为靠近凤凰的台阁之上,云雾缭绕,景象宜人。梦回鳷鹊台,曙光初现,却带有一丝寒意,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显凄凉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颈联“黄钟雅调知音少,白雪高才欲和难。”转而抒发对音乐艺术的感慨。黄钟雅调象征着高雅的艺术,但知音难觅,表达了一种艺术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孤独感。白雪高才则比喻才华横溢之人,想要找到能与之共鸣的伴侣也颇为困难,体现了诗人对于艺术交流的渴望与无奈。
尾联“独坐玉亭怀旧侣,疏篁移月过阑干。”收束全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玉亭中,怀念着过去的朋友们。月光透过稀疏的竹林,洒在栏杆上,这一画面既静谧又充满思念之情,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怀念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乙未五月十二日,乃是太常先生之诞辰。
肯堂献寿写绿玉,薰风满座清无尘。
高堂四壁悬长幅,我独爱此看不足。
眉寿应期卫武同,满劝霞觞咏淇澳。
先生美质玉粹温,步玉早登金马门。
只今容台挺高节,叶叶雨露涵天恩。
一片岁寒心,千古箫韶意,老去终为清庙器。
虞廷九奏凤来仪,好恊至和鸣盛世,飘飘正带淩云气。
秋雨浃旬月,积潦连平津。
慨然理舟楫,访我族中人。
相去实缅邈,悠悠隔冬春。
同源既分流,万世本一身。
驾言远相唁,讵敢辞艰勤。
丘垄得洒扫,尊酌且复亲。
虽未获久处,暂来亦所欣。
感此迟莫年,再至恐无因。
各愿爱体素,令德期日新。
清时重民牧,出守需才良。
每当铨授际,遴选循旧章。
李君台端彦,令闻如圭璋。
风采动朝著,廷臣交荐扬。
大名畿内地,委寄非寻常。
拜命沐天恩,旌节何耀煌。
五马出都门,行行涖黄堂。
疲癃待苏息,奸慝应避藏。
宣此涵育仁,慰彼绥柔望。
吾闻狄梁公,勋业著有唐。
当年守兹郡,遗爱人不忘。
怀哉瞻云念,忠孝垂耿光。
君喜有双亲,咫尺隔太行。
迎养良可遂,讵用增离伤。
民安蒙惠化,亲寿乐时康。
愿言继前哲,千载同流芳。
中夜观执法,明明辉太微。
乃知绣衣人,承恩出皇闱。
朝发洪河津,莫即澄江路。
朔风吹清霜,飞度苍梧去。
苍梧连桂林,山高云雾深。
半夜见海日,十月闻春禽。
按部花县中,问俗青山下。
官道出榕阴,蹀躞嘶骢马。
英声振列城,望尘群吏迎。
铁冠珥白笔,辉赫严天刑。
虞廷重钦恤,周家积仁厚。
萧艾与芝兰,均之庆云覆。
张汤善磔鼠,毛鸷徒纷纭。
子产修条章,晏然民自淳。
鸾凤信委夷,鹰隼自搏击。
苟无济物心,凭陵亦何益。
子去慎所持,前贤以为期。
人来报佳政,慰我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