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对明廷日欲晡,封章静擘酌吁谟。
垂衣拱手常惭尔,衡石程书奚益乎。
不虞之誉实已厌,求全之毁安能无。
难堪忧喜相萦缪,丰歉传来处各殊。
召对明廷日欲晡,封章静擘酌吁谟。
垂衣拱手常惭尔,衡石程书奚益乎。
不虞之誉实已厌,求全之毁安能无。
难堪忧喜相萦缪,丰歉传来处各殊。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阅摺》。诗中表达了皇帝在处理政务时的复杂心情和对自身职责的深刻反思。
首联“召对明廷日欲晡,封章静擘酌吁谟”,描绘了皇帝在傍晚时分于朝廷接见臣子,听取奏折的情景。他静静地阅读着臣子们的奏章,并在心中默默思考对策。
颔联“垂衣拱手常惭尔,衡石程书奚益乎”,表达了皇帝对自己职责的自省。他谦逊地表示,虽然自己以垂衣拱手的姿态处理政务,但总感到有所不足,忧虑是否真正做到了尽职尽责。同时,他也反思了繁琐的文书工作是否真的有助于治理国家。
颈联“不虞之誉实已厌,求全之毁安能无”,揭示了皇帝在面对赞誉与批评时的矛盾心理。他深知过分的赞誉可能会让人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而追求完美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批评,对此他感到既无奈又难以避免。
尾联“难堪忧喜相萦缪,丰歉传来处各殊”总结了皇帝在处理政务时面临的挑战。无论是面对喜悦还是忧愁,他都感到难以承受,因为这些情绪往往交织在一起。同时,他意识到国家的繁荣与衰落、丰年与歉收的情况各不相同,作为君主,他需要不断地调整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局面。
整首诗展现了乾隆皇帝在处理国家大事时的深思熟虑和自我反省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君主在面对复杂政治环境时的内心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