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须西塞老渔村,抵用南昌隐市门。
时序略如飞鸟过,世终何啻聚蚊喧。
竹其安否六太息,梅自癯然三可尊。
贫味却愁儿辈觉,未妨壁立病文园。
终须西塞老渔村,抵用南昌隐市门。
时序略如飞鸟过,世终何啻聚蚊喧。
竹其安否六太息,梅自癯然三可尊。
贫味却愁儿辈觉,未妨壁立病文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对于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深情寄托。诗中“终须西塞老渔村,抵用南昌隐市门”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种生活方式在古代文人中颇为流行,是一种对世俗纷争的逃避和超脱。
“时序略如飞鸟过,世终何啻聚蚊喧”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这里的“时序”指的是时间的流转,“飞鸟过”形象地表达了时间易逝,难以捕捉,而“聚蚊喧”则是世间纷争与喧嚣的写照。
接着,“竹其安否六太息,梅自癯然三可尊”两句中,诗人通过对竹和梅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界中这些静谧之物的赞美。这里的“六太息”和“三可尊”,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竹品或梅品,或许是比喻,表示诗人对这两种植物的深刻感受。
最后,“贫味却愁儿辈觉,未妨壁立病文园”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生活境遇和内心情感。这里的“贫味”,可能指的是淡泊明志或是清贫的生活,而“儿辈觉”则可能是对后代子孙的关切。“未妨壁立病文园”则是诗人虽然身处困顿,却仍旧坚守自己的文学理想,不曾有所改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对于世事无常、生命易逝以及个人的淡泊明志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三岛十洲,移掇者谁,玉城稚仙。
解运诗之巧,裁山剪水,用诗之力,斡地回天。
大笑宋初,秀才屋子,著不得官家十万钱。
又谁说,李膺豪放,门号龙门。我家呼喝山川。
道今日山春莺已迁。
汝南山顶上,虎毋久卧,秀溪底下,龙莫长眠。
打起精神,护持诗府,推出诗城障山边。
山川道,如稚仙肯出,当拜君言。
吾宗伟量固难如,万顷澄波更有馀。
吟遍人寰四时景,读穷仙馆百王书。
青山绿水牵情切,要路权门著意疏。
只恐爱闲闲未得,华居须作相君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