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怀李郁》
《怀李郁》全文
明 / 林鸿   形式: 古风

李君本是清狂者,十载畋渔向原野。

梅生岂厌官位卑,闵子由来宦清寡。

自言濩落可终身,谁知尺组能縻人。

朋游失路各分散,妻孥寄食家仍贫。

荒凉廨宇炎江表,椎髻山氓语如鸟。

地隔三苗洞穴多,天连五岭人烟少。

三年无书增我忧,忆君翻令怀旧游。

开元寺里猿鸟暮,洞天岩前木叶秋。

襟期相遇每如此,魂梦悠悠共千里。

白发关山自月明,青山茅屋空流水。

八月江南鸿雁飞,天边谁寄早秋诗。

不如饮酒且安命,振翼云霄尚未迟。

(0)
鉴赏

这首诗《怀李郁》由明代诗人林鸿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对过往生活的追忆。诗中描绘了李君的放浪形骸、梅生的淡泊名利、以及两人因仕途变迁而各自分散的境遇。通过描述荒凉的官舍、与世隔绝的环境、以及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诗人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的开头以“李君本是清狂者”起笔,点出李君的个性特点,随后通过“十载畋渔向原野”描绘其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引入梅生的形象,通过“梅生岂厌官位卑,闵子由来宦清寡”表达对梅生不慕荣华、坚守清贫的赞赏。

接下来,“自言濩落可终身,谁知尺组能縻人”两句,对比李君的自我满足与梅生的仕途束缚,进一步凸显了两人性格与命运的差异。随后,诗人通过“朋游失路各分散,妻孥寄食家仍贫”描绘了两人因仕途变化而分离,生活陷入困境的情景,流露出对朋友命运的关切与同情。

“荒凉廨宇炎江表,椎髻山氓语如鸟”两句,以荒凉的官舍和方言不通的山民形象,渲染出远离繁华、与世隔绝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紧接着,“地隔三苗洞穴多,天连五岭人烟少”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偏远与人烟的稀少,为后文的思念之情埋下伏笔。

“三年无书增我忧,忆君翻令怀旧游”表达了诗人因长时间未收到友人的消息而产生的忧虑,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开元寺里猿鸟暮,洞天岩前木叶秋”以自然景象的变换象征时间的流逝,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命运的感慨与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通过描绘特定场景与自然景观,营造出浓郁的诗意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作者介绍

林鸿
朝代:明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
猜你喜欢

和小游仙·其三

樱桃窗下梦青春,蝴蝶翩翩是幻身。

山鸟一声惊梦觉,始知身是梦中人。

(0)

题一天秋月诗卷为侯少府作·其四

一天秋月湛冰壶,千里家山入画图。

若向涌金门外看,西湖即是涌金湖。

(0)

赠上清道士

天上仙人碧落卿,冰弦入手风泠泠。

一弹山中别鹤操,再弄谷口樵歌声。

是日同登玉虚阁,碧窗片片桃花落。

恍然坐我凤麟洲,琼珥瑶环下寥廓。

师今复上耆山颠,洗耳更听幽涧泉。

钧天别有太古调,此曲不许人间传。

(0)

为云谷隐题谢周小儿卷后

登山莫采连城玉,云卿有子万事足。

入海莫探明月珠,云卿有子知读书。

五男二女古亦少,卿家得之如得宝。

大者筋力强,幼者颜色好。

问之何能得如是,周郎家有长生草。

云卿食禄今八千,探囊谢医无一钱。

此文可比柳州传,报以远大非空言。

(0)

瓢岩歌送人之金华

高人爱瓢得瓢趣,在山出山皆乐处。

十年不酌山中泉,濩落江湖随所寓。

既不学洗耳翁,弃之不耐聆松风。

又不学悬壶老,卖药藏身以为宝。

朝骑华亭鹤,暮蹋碧海鲸。

身披紫绮裘,手提力士铛,与瓢倾倒如弟兄。

兴来唤明月,大瓢小瓢相与倾。

大瓢一饮累千觞,小瓢百觞亦不停。

明珠走盘落咳唾,谑浪好似东方生。

兀然一醉卧花下,月落瓢空还复醒。

春江水绿花冥冥,金华芙蓉天上青。

持瓢若饮双溪水,我亦相从来濯缨。

(0)

立春雨中作

春云阴阴春雨作,今日迎春出东郭。

陌上青泥一尺深,雨打牛头湿牛角。

儿童奔走看春归,拾得春牛头上泥。

阿翁大笑向儿道,正应春头种田好。

呼儿买酒祀田神,大字搏泥写作春。

田鼠不生野无雀,有租纳官心即乐。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